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北京市劳动模范陈广芬:在互动中把爱心洒向每名学生(图)
//www.workercn.cn2016-01-14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如今,在教育界流行着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互动反馈技术”。门头沟区龙泉小学的数学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陈广芬在全国则是掌握这项技术的权威,她曾多次参加“全国互动反馈技术大赛”,并获得第一名的佳绩。

  新技术改变教学“有来无往”尴尬局面

  老师出题,学生举手,老师点名……这样的教学场景,在传统的教学课堂里屡见不鲜。陈老师说:“如何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一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症结所在。为此,现在很多课堂教学里,引入了音乐、图画、游戏,甚至魔术等创新手段,以期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但有时候效果也并不明显。”在陈老师的数学课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是举手、点名,而是通过每个学生按下手中的遥控器按钮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课堂热闹程度超乎想象,一改课堂教学中“有来无往”的尴尬局面。

  “这项互动就是互动反馈技术,也被称为互动反馈系统。”陈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原理很简单,每个学生都利用手中的遥控器进行教学参与,选择自己的答案。系统通过接收器和平台软件即时统计参与结果,并通过投影或电视等设备将生成数据显示出来,自动记录到后台。这种具有一对一特性的互动反馈技术,能准确地反映出哪些学生答对了,哪些学生答错了,还可以统计出正确率,为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一个“行”字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陈老师在教学中是使用这项技术的高手。在陈老师从教32年来,也将这项技术运用的游刃有余,在“互动”中,把爱心洒向每一名学生。陈老师说:“我是因材施教,提倡学生多进行课内外的数学阅读,从生活中汲取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解决问题。基础好的学生,我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加以引导。”在五年级的“数字黑洞”教学时,学生吴尧发现,做题当中与教材结论有出入,并把这一发现告诉了陈老师。陈老师及时鼓励她继续研究下去,并且与她一起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她们的研究持续一个月。事实证明, 吴尧的发现是正确的。陈老师把她们共同的探究结果告诉了当时为她们做教材分析的市级特级教师,得到这位特级教师的肯定。陈老师说:“这件事对于学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从而她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有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自己买了练习册。他们主动找到陈老师,对陈老师说:“老师,我做练习册里的题,您能帮我判判吗?”陈老师很高兴,痛快地说:“行”!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从练习册后面开始做题,您给我判,行吗?”陈老师说:“行!”还有一个学生也说:“老师,我想做填空,不做别的,您能给我判判吗?”陈老师还是说了一个字:“行。”就是这个“行”字,拉近了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有了兴趣,在“乐学”中提升了自信。陈老师对记者说:“对这些学生来说,鼓励与帮助,永远是灵丹妙药。也许,每天帮他们迈出一小步,时间久了,他们会迈出一大步,再往后,他们也就会自己踏出一条大路。”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