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笔者优哉优哉骑上心爱的小自行车,来到离家四公里外的闻名全镇乃至全区的无锡金球机械有限公司。早就听说,这里,有一面旗帜,在机械行业队伍前迎风飘扬;这里,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平东良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企业为民服务中响亮有力;这里,有一位最美工匠,他就是无锡市平东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头雁”——无锡金球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平东良。
不忘初心立足岗位,青春闪耀机械一线
初见平东良,身着蓝色工装,彼此虽只是简单打了个招呼,但第一时间感受到他的谦逊随和,平东良脸色黝黑,黑里又透点红,脸上时刻笑眯眯的,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齿,看上去憨憨的平东良,似乎不怎么善于表达,还带着点青春年少时的羞涩。但就是眼前这位形象典型的一线中年技术高工,在27年的职业生涯中,在企业发展的轨迹中,磨砺出一个全能型的自己。
说起自己27年的机械行业生涯,平东良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当年。1965年,他出生在无锡洛社的一户农村家庭,家里长辈对儿孙的唯一要求就是一定要认真读书,那时许多农家孩子的梦想就是渴望通过读书跳出农门,从而摆脱种田的命运,吃上人人羡慕的商品粮!果然,平东良不负家中长辈厚望,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了重点中学——天一中学,三年后又顺利考上了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而且是本硕连读,就这样,他在大西北一待就是七年,这七年不仅让他爱上了吃面食,还养成了他纯朴踏实、少言寡语、埋头苦干的“大西北性格”。
1991年,26岁的平东良从原陕西机械学院机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无锡机床厂,由此正式开启了他奋斗在技术工作的第一线,致力于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开发的序幕。他从无锡机床厂最基层的一线做起,从机床操作工、装配钳工干起,一年后正式从事机床设计工作。
平东良在无锡机床厂待了整整八年,担任工程师和设计主任。虽然付出了全部的青春和精力,但却挽救不了国营企业在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大潮冲击下日益走下坡路的命运。而在这八年,他居然连一套像样的房子也买不起,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平东良自觉愧对妻女!就在这时,地处无锡市惠山区钱桥的民营企业无锡金球机械有限公司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希望他加盟金球机械,公司的诚意就是免费送他一套98平方米的住房! 但凡读书人,一旦有了栖身之地,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一定会全力以赴扑在工作上,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就这样,1999年,平东良告别了无锡城市的霓虹灯,来到了地处城郊结合部的钱桥,从此扎根于金球机械有限公司,不分昼夜为公司的发展实干巧干。他先后历任设计员、技术部副部长、技术部部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平东良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自身的努力钻研,很快赢得了大家一致的公认和领导的信任,并被推荐为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人才培养首批对象。
俯下身子巧传技能,践行党员模范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一名普通的机床操作工到总工程师,在平东良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期高技能人才的缩影,他以自己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最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他用自己的追求和奉献使人生在公司中绚烂绽放。
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无锡市劳动模范、江苏省文明职工……平东良头上的光环可谓一系列。可即便这样,他仍然以谦卑之心俯下身子巧传技能,践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平东良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还致力攻关产品难点,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提升企业工作成效和经济效益。同时他还积极传授工作经验,通过传、帮、带培养后备技术力量,努力打造一支精于开发设计新产品的复合型技术工人队伍。例如;提供资料学习平台、机电液人员相互交流平台,拟定外出培训计划等等。细微措施更是举不胜举,积极培养部门新人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排除心理开发障碍等,引导新人要放开手脚设计,提倡“设计要胆大心细严谨”。
重压之下不低头,逆境之中不弯腰。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平东良和他的团队成员从未退缩过,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他们都是从容面对只等闲。美国有一百年的老牌经销商要到公司订购产品,他们提出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许多都是闻所未闻,大大超出了中国自己编制的国家标准要求,为了企业生存,为了自身技能的提升,他们硬是咬紧牙关,迎着困难上。由于美国和我国有12小时的时差,有时在紧急的情况下为了技术问题的及时交流和沟通,技术部相关的部分人员就白天黑夜连着干,毫无怨言。在和越南某一经销商在商务商谈的过程中得知,针对越方特定的钢材市场,他们有数控全自动闸式剪板机的需求,而这样的剪板机在全世界所有同行中均未生产过,对他们来讲无任何参考资料。在这样的境况下,团队成员反复商讨,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团队成员加班加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的图纸设计。机器在交付用户使用后表示非常满意,现在又下了新的订单。
平东良不仅自己点子多、能力强,还致力于在强化和培养工作室成员团队意识与创新精神上“做文章”,引导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立足岗位去发现问题,深入现场解决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技术人员迅速成长,如今已成为金球机械队伍中的技术骨干。在他的号召带领下,大家参加培训、学习技能、多拿证书蔚然成风,人人都争当一专多能的技术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