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五一劳动奖章-正文
大国工匠王刚:铁汉柔情 精造国防利器(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9-2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王刚:铁汉柔情,精造国防利器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航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王刚

中工网记者 葛文琦

大国工匠王刚在高速运转的铣床上加工飞机零件。中工网记者 葛文琦摄

王刚在向王刚班组成员讲解。中工网记者 葛文琦摄

    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这里曾经孕育了“忠魂永驻海天间”的我国首艘航母舰载机歼-15研制总指挥罗阳,这里也涌现了创造“0.003毫米加工公差”(“文墨精度”)奇迹的方文墨……这里还有另一个创造了0.002毫米精度极限的“大国工匠”——王刚。

    什么是大国工匠?怎样解释工匠精神?我们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航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王刚班班长王刚事迹中,能找到诠释这一问题最直接的答案。

    王刚,黝黑、腼腆、消瘦,精神饱满,但又透着与三十多岁年轻人不同的沉着与稳重。或许这也是每一位大国工匠的“标配”。

    他加工的铝片能薄如A4纸般的0.1毫米;他加工的铣床铣削能达到0.005毫米;他小孔铰削技术更能达到0.002毫米的精度极限……王刚的简介,就是这位大国工匠的“功勋册”。

    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1999年,刚从沈飞技校毕业的王刚如愿以偿的进到了沈飞公司。

    从小住在飞机场附近,每天看着在沈飞工作的邻居整天出入自己向往的大门、听着战机在天空中飞过的轰隆声,早在初中的时候,王刚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进入沈飞工作。

    确立了梦想,便一步步朝着目标奋进。每天苦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成绩优异的王刚被老师叫来谈话,想让王刚去考高中,接着考大学进入高等学府。“我想进入沈飞工作,要考沈飞技校。”一向腼腆的王刚此时没有丝毫犹豫。

    他,做到了。

    入厂后,王刚被分到“铣工”队伍。十七年如一日,王刚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到岗。总是缠着师傅给自己活做。

    新员工进厂,都会有一年的实习期。当时厂里生产任务比较重、缺人手,之前也在这里实习过,领导找到王刚,希望他提前正式上岗。这正说到了王刚的心头好。

    “一大早,就看到王刚铣床旁的一堆铝屑。”徒弟吴学文刚调到沈飞数控加工厂后早早来到公司,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虽然常年累月任务繁重,但王刚从没感到太大的压力。喜爱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在工友中是普遍的共识,可以说,若没有难题就是王刚最大的难题。

    工作17年,王刚已数不清自己熬过了多少个攻坚克难的日日夜夜。

    每天至少工作15小时,每月工作时间都在300小时以上。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连续一个礼拜,王刚与工友连日加班。饿了,就拿面包、火腿肠、方便面充饥;困了,倒在厂房里的铁架床上小憩,从未松懈一步。“晚上回到家站在床边就能睡着。”王刚说。

    入职第一个月就和其他老师傅一样,完成了定额任务。

    “多造出一件好产品,就是为国家做贡献。”把工作培养成爱好,是王刚在工作之余的另一成就。午休间隙,工友们在工厂空地拉网起架,打羽毛球、踢毽子、打桌球,无不散发着青春的活力。而往往在劳模工作室的角落里才能看到王刚的身影,静静地看书、思索着技术难题该怎样解决。“年轻时候也爱运动,学过武术,不过最爱的还是逛书店、下象棋。”

    不断刷新技能高度

    “精雕细琢,把每一件东西都当成艺术品。”工作伊始,王刚就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他延续了师傅张显育的良好工作习惯。

    “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要求。”问到有什么独门绝技与他人不同,羞涩的王刚说到,“为确保加工质量,每次在干活之前,我都在脑海中先模拟一遍加工内容,找出有没有疏漏或者改进之处。”工作流程犹如欧洲早期古老的记忆宫殿般在脑海中清晰显现。

    与自己比速度,将之前干活花费的时间与现在做较量;与自己比精度,缩小至少一半以上规定的零件误差范围;与自己比温度,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只增不减。

    “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飞机上更要保证零件的安全运行。”不断挑战自我极限,才年能达到16年生产上万飞机零件无一废品的高度。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在转型。同时也在强迫着技工技能需要不懈地提升。“活到老,学到老。”坚持终身学习,汲取养分是王刚奋力向前的保障。

    除却铣工知识外,数控加工技术知识,是王刚下一部要学习的方向。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