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麻烦背后
记:在你的创新创造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困难,很难说哪一件最困难。2010年我进入成都地铁,那时地铁1号线刚开通,对创新创造,一方面缺乏资源,另一方面也缺乏信心,所以那时候的困难是没人看好和看重我的工作。
后来做出了一些成绩,单位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但常人很难想象,一个成果,要付出多少的精力,吃多少的苦!就以票箱为例,除了材质变革,还得设计周边电路和元件的改进配套,无数次的调试、测试以及改进,才能得到一个合格的产品,解决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麻烦。就这样,通宵加班的情况毫不稀奇,还要承担失败的压力。
到了2014年,成都地铁给予了我更大的支持,成立了“周胡彬创新工作室”,也调配了工作人员来组成团队进行研发。效率提高了,设计更完美了,但我们的目标也更高了,要从小的模组、小的配件,跳到更庞大更系统的工业制品中来,这时候人才的匮乏、技术的薄弱、理念的不足等束缚越发清晰。虽然困难很多,但步伐不能停,我相信坚持下去,困难总会解决,成果也会越来越多。
记:创新创造需要个人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周: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同样一个工作,有的人能发现问题,进而依靠创新创造来解决问题,另一些人就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怪,怪而不理呢?
所以我会让团队成员做几件事:第一,让新加入的员工到第一线去工作几年,没有一线的工作基础,没见过各种各样的故障并进行解决,连发现问题的眼光都没有,何来创新创造的思维呢?第二,让团队成员在面对难题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对团队的项目和任务,广泛发动大家的积极性,去实现创新创造。这三步,涵盖了创新创造所需要素,即,善于发现问题的眼,能够解决问题的手,不为困难所阻挡的坚韧决心。
至于社会层面,我认为首先大家要尊重创新创造,别因为他们的脑洞大开而取笑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的创造成果有利可图而去盗用剽窃。其次,希望有关方面将鼓励创新创造落到更实际的地方,尽可能低成本地提供资源、人力、场地等方面的支持,降低门槛,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创新孵化体系,让创新成果有机会得到市场的考验与认可。
何其幸运,我们奋斗在成都
记:搞创新创造,背后有怎样的动力?
周:我一直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让成都地铁用上我们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设备。虽然这个梦想现在看起来有些遥不可及,但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坚信未来成都研发制造的地铁设备能够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记:你认为在当下的社会,创新创造有何时代意义?
周:往小了说,对个人,创新创造能够满足个人爱好,收获快乐;能够实现人生价值,收获成功;能够得到他人认可,收获尊重。对企业,它能够开源节流,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往大了说,对城市,创新创造可以增加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创新创造活力十足的城市才有发展的空间、上升的动力和更多的机会,创新创造生生不息的城市,才有城市的传承、底蕴和骄傲。创新创造永不停歇的城市,才能在时代中抓住机遇、奋发领先,让更多人向往。幸运的是,我们的成都,就是这样一座有强大创新创造元素的城市。
再往大了说,只有善于和敢于创新创造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数千年傲立世界舞台。我们要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创新创造必不可少。(本报记者 吴亦铮 文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