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吴孟超深情谈人生道路:“选择回国,选择从医,选择入党,选择参军”

吴孟超:“用行动捍卫信仰是一辈子的事”

本报记者 陈琼珂
2019-04-13 10:41:48

  

  97岁的吴孟超是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从医70多年,拥有自主创新重大医学成果30多项,创建我国肝脏外科论基础,主刀完成包括我国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术在内的16000多台重大肝脏手术,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肝癌患者术后最长存活已达45年。如今全国肝胆外科的专家和医生中,八成以上都是他的学生。

  采访这天,吴老身着蓝色海军礼服,胸前佩戴着党徽,精神抖擞,笑容温暖。回忆过往岁月,他饱含深情,“选择回国,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入党,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吴孟超说,这四个正确选择决定了他一辈子的幸福,“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这几条路走对了!”

  我每天看十几份报纸,从《解放日报》到《解放军报》,还有《参考消息》《科技日报》,了解到我们国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很自豪。

  国家不强盛,咱们的腰杆就不硬。国家强盛了,个人才能有好的发展。我1940年从马来西亚回国,1949年同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第二军医大学工作,至今已经70整年。

  现在看来,回国、学医、入党、参军,这四条路的正确选择让我能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庆幸自己的选择,也永远感激党和国家,感谢部队这个大家庭对我的教育培养。

  用实际行动去抗日救国

  1922年夏天,我出生在福建闽清的一个小山村里。因为家境贫寒,在我3岁时,父亲就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割胶谋生。5岁那年,妈妈带着我和弟弟远涉重洋,到马来西亚诗巫投奔父亲。

  从七八岁开始,我也在橡胶园里割胶。割胶只能夜里进行,那时我们凌晨两点出发,手上戴一个灯,条件好的能戴个头灯,每天要割几十棵树,收完胶常常早上六七点才收工。

  在异国他乡,我跟随父母卖米粉、做苦力,受尽当地英国殖民者及其帮凶的压榨盘剥,15岁时好不容易才进入一所华侨学校半工半读。这所学校就是马来西亚华侨办的光华初中,“光华”就是“光耀中华”之意。从那时起,爱国的种子,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也传到了马来西亚。华侨领袖陈嘉庚领导华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校园里掀起一波又一波革命浪潮,我也第一次知道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夏天,我们初中毕业,按惯例要由校方和家长出资,安排学生聚餐。我是班长,把钱收齐后,就和副班长林文立商议:能不能取消聚餐,把省下来的钱捐给抗战将士?这个建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拥护。

  于是,一笔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捐出的抗日捐款,通过陈嘉庚送往抗日根据地——延安。

  令人惊喜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朱德、毛泽东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校长和老师激动万分,立即把电文抄成大字报贴在公告栏上,这件事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这封电报点燃了我们的激情——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1940年春天,我约好6个同学,历时一个月经新加坡、越南,从云南入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可是,我们却把困难想简单了。那时,通往延安的道路已被国民党军队严密封锁,大家不知道延安在哪儿,也不知道怎么去延安。无奈之下,我只能留在昆明当地一边打工一边上学。

  几年的高中生活,我们是在躲避日本鬼子的炸弹中度过的。一开始没有经验,飞机一来,我就把白色的外套顶在头顶乱跑。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认识了吴佩煜,她后来成为我的妻子。

  1943年,我和吴佩煜双双被同济大学医学院录取。接下来几年,我们随校迁转于云南、四川和上海。

  1949年,我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时,恰值解放军即将解放上海。当时我正在实习,参加了救治解放军伤员的工作,三天三夜没离开手术室。

  当外科医生也是为了争口气。毕业时,学校负责分配的那个教授说:“你的个子这么矮,能干外科吗?”我很不服气,立志非当外科大夫不可。当时华东人民医院招聘医生,我顺利考取。

  我亲身经历了上海解放的时刻。那天早晨非常安静,我走到街上一看,一排排的解放军战士睡在街道旁,没有任何扰民行为。我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要成为解放军的一员!

  1951年,华东人民医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我成为了一名军医。1956年3月28日,我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12日,我正式参军,被授予大尉军衔。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流泪了。

1 2 共2页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李方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林丹,老兵不老

    4月7日,一个漂亮的前场扑杀,来自中国羽毛球队的林丹,终于拿下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冠军。这一刻,他并没有激情庆祝,而是转身走向后场,蹲下,用手捏住鼻梁,似乎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 杨兴勇:拿起锄头是农民 放下锄头是演员

    点点星光下,48岁的农民杨兴勇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用自己嘹亮的嗓音为观众奉上一曲民歌《川江号子》。在重庆武隆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武隆》的舞台上,杨兴勇已经演出了2000余场,让上千万观众感受到《川江号子》中纤夫们在悬崖绝壁间为战胜险滩恶水的艰辛和不屈。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返乡创业大学生李朝智:极边之地的“鸵鸟大王”

    第一次见到李朝智,记者感觉这个在当地被誉为“鸵鸟大王”的人与想象中不一样。他个子不高,瘦瘦的,皮肤有点儿黑。“我可不想‘白’过一生!”李朝智半开玩笑半显决心地说。

  • 菲律宾的“热带杂交水稻大王”

    菲律宾“热带杂交水稻大王”林育庆,日前被推举为菲华商联总会(简称“商总”)新一任理事长。林育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菲中之间的友谊深深根植在民间,两国民间经贸往来从未中断。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