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劳动奖章

重访最美职工

谭文波:27年献石油 创新路上永不停

中工网记者 孙仕奇
2019-05-22 15:37:46

  黝黑的脸庞,红彤彤的简朴工衣,沾着油污的大手……谭文波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普通工人。但就是这位石油工人,扎根一线27年,在普通的岗位干出了不普通的业绩。

  截至目前,谭文波已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一线生产疑难问题30多项,技术转化革新成果4项。他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桥塞坐封工具更是被誉为世界首创。

  谭文波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技能专家、“石油名匠”重点培养对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等荣誉称号,是西部钻探的骄傲,也是整个石油行业的荣耀。

  一腔热血献石油

  提到“大国工匠”,大家一定会想到这样一批人,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技术的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谭文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27年前谭文波从技校毕业,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父亲对他说:“我的前半生献给了祖国,后半生献给了石油,作为年轻人,你要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2岁,风华正茂的谭文波还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这样一句话,但是听从了父亲的指引,从四川老家到了新疆油田。茫茫戈壁滩上,石油工人的生存条件十分艰苦。谭文波和其他工人一样,一呆就是几个月。“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我相信在无边无际的荒漠中也能干出一番成就。”强忍着对家乡的思念,谭文波暗自发誓。

  白天跟着师傅跑现场,晚上就在厂房里研究试验,经常鼓捣到深夜,顾不上吃饭时就啃馒头喝凉水……经过日复一日地摸索钻研,谭文波陆续完成了螺杆钻反扭矩背钳、防井口落物护板等施工工具,并相继通过现场试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事故风险。

  “随着这些小改革小发明的陆续完成,我不仅对技术攻关有了全新认识与巨大热情,对于工匠精神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谭文波说,“敢创新、敢拼搏,这是新时代石油人应具备的精神。

  创新路上勇登峰

  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石油生产设备很大程度依赖进口,谭文波工作的地方也不例外。一次,谭文波所在工作队的一台电缆车的电泵出现了故障,联系外国维修专家,得到的回复是只能换台新的,并且要过半年才能到货。“如果这台车摆上半年的话,损失将高达上千万。”谭文波说,因为年轻气盛、倔强不服输,他一气之下拆了电泵尝试自己维修,“没想到鼓捣了三天真的修好了。”

  经过这件事后,谭文波想起带他的师傅以前劝诫他:既然什么都会鼓捣,不如多把精力花在工作上。他突然就意识到,聪明才智用到对的地方能做出意想不到成绩。也正是这一次获得的成就感,让谭文波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改变了创新、科技发明是科学家的事与自己一个技校生无关的看法,从此在工作岗位上越干越起劲,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完成工作只是刚刚及格,勇于钻研才能更加优秀。”谭文波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人生格言,多年来,他行走在创新路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传统的电缆桥塞坐封依靠工具内部的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来完成,但火药在运输、使用和储存等方面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且管理和使用成本偏高,一直都是行业多年来面对的世界级难题。

  为了彻底摆脱传统火工品坐封方式,谭文波和他的团队积极构思,自主攻关。历经重重考验,他研发出新型电缆桥塞坐封工具。2014年5月,该项目成功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受到自治区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好评,在世界范围内首创实现了以电能为动力取代火工品的作业方式,是石油行业中地层封闭工艺的一次重大技术革新,为社会进一步减少民爆物品的安全隐患提供了方向。

  薪火传承育后人

  当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时,谭文波始终保持着一颗初心:“我是沿着前辈的足迹成长起来的。现在我要当好‘播种机’,让年轻人站在我的肩膀上攀登,把创新的火炬传递下去。”

  2012年的夏天,公司参加集团公司井下作业工技能大赛,谭文波成为教练,负责“井下工具辨识”项目。第一堂课,他就“震”住了各单位精挑细选来的学员们。对于琳琅满目的各类井下工具,他信手拈来、如数家珍。结构、型号、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为了带好学员,谭文波下了很多心思。碰到没用过的工具,不懂工作原理,他就回去查资料,做功课,不弄明白不罢休。“要带学员,自己首先得滚瓜烂熟。”针对每个选手的不同特点,他紧扣细则,全身心地扑到集训教学工作中。

  谭文波是一个“用心”的人。他对工作用心,对年轻人更用心。徒弟陈方说,每次和谭师傅相聚在“谭文波工作室”的时候,谭师傅总是给他赞赏与期许。

  为了调动青工的积极性,谭文波自费买来车床、铣床等设备带领年轻人一起动手,鼓励他们设计制作工作中的一些小配件,进行创新试验。长期以来,他开展的答疑解惑和各类培训使大家对创新科研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研发攻关中他培养出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其中已有3人独立承担股份公司级研究项目,4人独立承担厅局级研究项目,培养和输送技术专家3名。

  “带徒弟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更是启发技术革新点子的过程。”谭文波说,“对自己的工作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这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

  27年来,谭文波将全部精力投身于油田,坚持不懈,勇攀创新高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谭文波培养着一批批青年工人,把创新火炬与工匠精神代代传承。

  谭文波的事迹在这茫茫戈壁滩伴着略显干燥的风,如歌声般不断回荡。“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重访最美职工:

  “超级工程”的建设者林鸣:只为天堑变通途

  矿井“华佗”李杰:扎根一线成机电“专家”

  最美职工李家琦:职业态度成就大国工匠

  相关专题:

来源:中工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全国女排冠军赛天津女排夺冠

    其实此次比赛前,天津女排还在担心难以从小组中出线,能够进入决赛已经出乎了大家的预料。也正是受益于轻松的心态,天津女排最终一拼到底,捧起冠军奖杯。

  • 武磊:留洋故事写完第一章(图)

    在欢呼声和簇拥中,武磊被狂热的西班牙球迷扛在了肩上。他笑得有点腼腆,左肩关节的凸起格外显眼——带伤征战西甲110天,武磊赢得了主场球迷的尊重和喜爱。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农民企业家乔仁蛟:创业路上不停歇

    1966年出生的乔仁蛟,是山东莱阳人,从小就爱捣鼓制作点什么。初中毕业后,他一边干农活一边谋划创业。1990年至1994年,他抽玻璃丝织布、经营海绵,很快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 “将心比心”台商谢荣坤:做企业就是做人

    “对员工始终坚持‘博爱无疆’,我只是把员工当做亲人一般看待,不仅希望他们物质上好,精神上也要好。”谈及在大陆近30年的办企经历,气质儒雅、说到动情处一度哽咽的大成不锈钢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谢荣坤感慨道。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