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发明“倪志福钻头”
上世纪50年代末北京中国照相馆的橱窗里,很长一段时间摆放着志福师傅荣获劳模时的大照片。谈起此事,志福师傅十分自豪!
志福师傅不仅是一位埋头苦干的劳动模范,一位呕心沥血的发明家,还是一位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的人。那时,为了改善生活,每月发了工资,志福师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周日骑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进城,到清华池理发和泡澡,再到隔壁的上海小吃店,点上一个鱼头粉皮汤,二两米饭,边吃边听店里播放的苏州评弹和沪剧……这是当时志福师傅最大的快乐。
志福师傅是一位杰出的技术革新能手,以他名字命名的钻头——“倪志福钻头”,在国内外获得过多个奖项,享有世界著名发明家的美誉,1986年10月,联合国世界产权组织向他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证书。他撰写的《群钻》技术专著一版再版供不应求。一次,志福师傅逛王府井新华书店时,得知《群钻》一书脱销,他回去后立即组织了修改再版,以满足职工学技术的需要。他语重心长地讲:一个技术工人,不但要有实践,还要有理论基础,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我期盼着后人能超过我,发明比“倪钻”更先进的打孔技术。我的技术已经几十年了,但至今国际上仍然没有超越。我坚信,我们国家有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和众多的能工巧匠,有条件破我的纪录。我希望攻破技术难关的人在中国,而不是在外国。
保持本色
志福师傅从基层到中央工作时年近39岁,周总理看着年轻的新干部语重心长地说:“倪志福呀,你真幸福!”当总理将他介绍给毛主席时,主席开玩笑地说:“你说几句上海话给我听听。”主席听后乐呵呵地说:“嗯,是个上海人!你年轻有朝气,有魄力,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个班子是来自五湖四海。”志福师傅到中央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工资关系仍在工厂,每月几十元钱要养活全家老小7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巧,这期间志福师傅又染上严重的肝炎,急需营养,中央特批给他500元生活补贴金,但他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他说:“我的生活还过得去,不要给国家增添麻烦。”
在中央工作时,志福师傅常常戴着一顶工人布帽,身着卡其布中山装,脚踏一双褪了色的布鞋,破旧变色的袜子补了又补,衬衣的领口破了,背面翻过来修补得齐齐整整。一日3餐从不浪费,一荤一素一汤吃得干干净净,有时,一碗阳春面就是他的美食。
在中央的几十年里,志福师傅多次拒绝宴请和聚会,也得罪了不少亲朋好友。有人不解地问:“你是端着金饭碗要饭,何苦呢?”他告诉对方:“我喜欢平凡的生活,踏踏实实地做事,兢兢业业地工作,诚诚实实地交友。”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志福师傅在王府井大街散步,碰见一辆小轿车闯进非机动车道,还撞倒了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伯,司机下车不仅没有道歉反而蛮横地辱骂老伯。志福师傅走上前当即批评了轿车司机,同时帮老伯查看伤情,直至司机给老伯赔礼道歉,他才放心地离开。
有一位身边工作人员复员回乡不久,又带着妻儿一家4口来京,请志福师傅帮忙在北京找份工作。志福师傅先热情请这位工作人员住到自己家里,晚上又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如实告诉他留京将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他克服眼前的困难,回乡发展生产。几天后,这位工作人员带着一家人高高兴兴回去了。临行前,志福师傅不仅给了他们生活费,买了火车票,还吩咐老伴准备了几件衣物,给孩子们买了玩具和学习用品等。几年后,这位回乡的工作人员终于不负众望,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
志福师傅喜欢和老伴一起逛街,王府井百货大楼、利生体育用品商店等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经常去菜市场,深入市民,了解民情。他喜欢市民们自娱自乐的健身方式,他喜爱京剧,更喜爱公园里老人们自发组成的京剧沙龙,常常凑上去跟着哼上几段。看到跳舞的人群,他也会听着音乐,自己跟着跳上几步。
香港回归不久,已经退休的志福师傅应邀访问香港。港方负责接待的一位年轻人好奇地向随行人员打听这位首长是谁,因为从没在香港媒体上见过他。随行人员风趣地介绍说,这是我们的“4327”首长。他是3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当过3个直辖市的主要领导,连续3届全国总工会主席,同三代领导核心一起工作过;他又是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还是连续七届的中央委员。所以,我们都称他为“4327”首长。听了介绍,所有在场的人都对这位平易近人的首长肃然起敬。有人问志福师傅,你在中央工作几十年而且身居高位,一定有什么做人的诀窍吧?志福师傅坦然地回答:我这个人一是本分踏实,常怀感恩之心,努力把党和人民交给我的工作做好;二是从不讲假话。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下都是这样,这是我做人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