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亲人眼中的“孝子”
善待老人甘做家中顶梁柱
今年51岁的郭起森生于1957年5月,从一名乡村教师走上工会岗位后辛劳耕耘23年,最后竟以这样的方式“走了”,来不及向亲人、朋友告别,每个人悲痛难抑。
23日,记者来到郭起森的家中,一栋破旧低矮的两层小楼还是80年代父亲所建,上下四间房,里里外外找不到一处翻新的痕迹,脱皮的墙面、掉色的窗户、陈腐的家具,如果不是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照片,很难想象这样的屋子里住着老少5口人,一住就是30多年。
郭起森走后,家里似乎显得更苍老。小儿子郭军君今年才10岁,当得知乡亲们去父亲失事的地方“招魂”(当地的风俗),以为大人是去寻找父亲,每天都在自家门口等待,时不时问母亲:“妈妈,叔叔们不是去找爸爸了吗?这么多天了,爸爸怎么还不回家。”
在两个孩子眼中,郭起森是位“严父”,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是悉心教导。令他欣慰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尤其是在昌江一小读四年级的小儿子,每个学期都获奖状,在全校成绩名列前茅。
大儿子郭军威一直把父亲的座右铭“要到最基层、到职工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放在心里,毕业后选择到昌江县海尾镇打显村当“村官”,他哭着说,父亲教导最多的是生活要独立、处事要冷静,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离开了,他希望能做一个让父亲骄傲的儿子。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我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熬?”双眼红肿的妻子关业香悲伤了好多天,因为身患脑积水多次手术,家里的重活都是郭起森在操持,他经常是下班后立马回来做饭,把一家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郭起森走后,家中92岁身患重病的老父亲还一无所知,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所有人都善意地“封存”了这个事实。仍躺在医院的郭父有些神志不清,这两天却经常念叨“起森”的名字,以往每天都会给他洗澡穿衣、端汤喂饭,甚至因为消化系统失禁用手抠大便……儿子对他的好,老人一定都记得。
河水呜咽,山城同悲。郭起森永远地走了,却像一颗“灿星”聚集了万千目光,出殡那天被数万群众挥泪相送,送行的老百姓都说:“郭起森一直都在,只是老天爷把他带到天堂去做好事了。”
(南海网海口7月24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刘丽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