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天,目前世界最长的高原高铁隧道——兰新铁路客运专线5标段大坂山隧道终于贯通。冒着零下20℃的低温,中铁十八局三公司职工挥舞着企业旗子欢呼着:“隧道通啦!”
此时,担任指挥长的中铁十八局三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永亮心踏实下来了,此前,为了争取隧道贯通,他已连续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
大坂山隧道全长15.918公里,位于青海省大通、门源两县境内,施工区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高4211米,常年积雪,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4.5℃。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在高寒缺氧条件下,施工人员身体机能下降,机械设备功率降低,施工难度之大非常罕见。
2010年3月大坂山隧道开工建设以来,高永亮带领职工战严寒斗缺氧,克服交通不便、地质复杂等诸多困难,发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铁兵精神”,采取标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节点工期的胜利。同高永亮一样兴奋的,还有他的妻子。四年多了,自从他接了这个项目,妻子就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跟随他战斗在高原。“这里条件差,老高又是一个忙起来不管不顾的人,我不放心……”
出口正洞队长李国昌,到大坂山四年没有回家过一次春节。年过半百的他,春节期间仍带领工人在大坂山上测量、打眼、放炮。面对隧道埋深浅、地质差,他对每一道工序,都要亲自检查复核。长期的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加上高原缺氧,使他的气管管径增大,时常头晕。项目领导多次劝他到西宁、北京检查治疗。每次让他多休息几天时,他总是说:“离开工地我睡不踏实。”现在看着隧道贯通,他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
郝吉云,一个腼腆的23岁小伙子,此时充满成就感。2010年毕业分配到工地从事测量工作。大年初二,他仍准时扛着三脚架、棱镜等沉重的测量仪器进洞。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他大量摸索实践,为了使控制点不受过往车辆干扰,他将控制点埋设在地下,并且每次都徒手捣固控制点周围的混凝土,以便查找。由于混凝土的腐蚀,他的双手脱了一层又一层皮,有时疼得笔都握不住。凭着这股认真劲儿,几年来,他经手的测量没有出现一次失误,并且成功解决了隧道交会断面测量误差较大等问题。
今年春节,鞭炮声四起,人们都在举家团圆过大年。津门建设者也在远方为他们的新年愿望努力着:“隧道通了就回家!那时我们就可以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团圆饭。”(本报记者 王洪宇 通讯员 利凤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