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即使离开,后会有期
上海志愿者中,选择留下的,绝不仅是“叶城三剑客”。
201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曹欢,来到喀什后,被分配到莎车县电视台担任记者。因为表现突出,2011年年底,当地推荐她参加公务员选调生考试。一开始,曹欢并没有太把考试结果放在心上。正当她收拾行李准备回上海过年时,通知传来:她被正式录取为莎车县恰热克乡的一名基层公务员。
这个原本应该引来祝贺的好消息,却在亲友间引发了轩然大波。前去报到,就意味着将在莎车扎根。四川老家的父母不理解,女儿自幼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城市的名校,本该留在那里发展,结果却去了更偏远的地方工作。同学和朋友也纷纷劝她:以你的学历,“北上广”都不愁找工作,何必在新疆苦了自己?
尽管反对声一片,但曹欢最终还是说服了父母尊重自己的选择。在恰热克乡工作期间,曹欢认识了同在乡里工作的那个他。结婚时,靠自己的积蓄,两个人在莎车县城购买了100平方米的房子。现在,曹欢又被借调回了莎车电视台,每天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周末则会和同事一起去叶尔羌河边野营,或者在朋友的园子里聚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留在大城市的同学,现在很多还在‘漂’着,或是背上贷款做了房奴。与那样的生活相比,莎车安详的日子让我觉得更快乐。我想我是幸运的。”
即使那些最终离开了喀什的志愿者,也不意味着“后会无期”。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戴一鹏,来新疆前,已经被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录取。但对于体验不一样生活的渴望,压倒了那份别人艳羡的工作的吸引力,让他选择来到喀什。
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的经济组,戴一鹏的工作是接待来喀什考察投资商机的企业家们。从安排行程、协调食宿,到处置突发事件,都必须一个人全搞定。一次,一位新加坡企业家来喀什考察,途中,戴一鹏一直用流利的英语和他交流,给这位企业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也来到了这里,让我相信喀什未来的发展是有希望的。我会认真考虑在这里投资。”
由于各种原因,戴一鹏的新疆之旅只持续了一年。回到上海后,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他,一直关注着有关喀什的新闻,想着未来能以一种其他的方式重新回到那里。“随着国家战略的倾斜,加上‘喀什经济特区’的建设,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去到喀什。到那个时候,对内地和新疆情况都有所了解、能够起到纽带作用的人才会很吃香。我期待着那一天早些到来。”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2003年在新疆实施以来,11年间,全国各省市共向新疆输送大学生志愿者9808名,其中有近3000名在新疆扎根就业。而记者从上海团市委了解到,2010年至今,上海已经选派了12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赴疆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有的志愿者还在文化宣传工程、青年工作、基层法律援助、开发性金融等专项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的在服务期结束后,选择留在当地就业,把自己最珍贵的青春和热情,留在了数千公里外的天山之南,那个名叫喀什噶尔的地方。(记者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