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非著名科学家于敏: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全部工作(图)
//www.workercn.cn2015-01-1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新华社(资料图片)

  老于挠了挠头,在左手心里写下一个数字,看了坐在一旁的何祚庥一眼。

  何祚庥一惊,“你怎么知道?”

  老于摆了摆手,没让他问下去。

  那年的老于32岁,何祚庥31岁,两位都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学者,坐在一起,听一位法国物理学家的学术报告。其间,报告人讲到一个实验,待讲完实验的准备、装置和过程,准备讲实验结果时,这一幕发生了。

  何祚庥有点不太相信,老于告诉他的数字,和报告人的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你事先看过这个实验?”何祚庥问。

  答案是否定的,于是,从那以后,何祚庥对老于的印象有了:这人脑子真好使。

  那么,老于是谁?

  老于的名气自然是比不过讲这个故事的何祚庥。尽管他们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但论起社会影响,老于不是著名的科学家,甚至连知名也称不上。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是绝密。

  今天,当89岁高龄的老于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象征科技终身荣誉的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不少人第一次听说他这个人,还有他的名字:于敏。

  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里,于敏被这么介绍:核物理学家,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曾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于,是同事和晚辈们私下里的叫法,由于他极为平易近人,有时,也被称作于老爷子。今天,老于出名了。有不了解他的人调侃道,老于的出名,和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一样,似乎瞬间让所有人都知道了他。

  最为人们所称道的,还是他隐姓埋名的故事。

  1961年,34岁的于敏在原子核理论领域的研究渐入佳境,但和时任近代物理所所长钱三强的一次谈话后,开始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