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非著名科学家于敏: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全部工作(图)
//www.workercn.cn2015-01-1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老于最喜欢的,是研究“理(原子核理论)”。

  时隔多年,老于已华发稀疏,当他再回忆起这段事时,他对“理”的喜欢依然溢于言表,“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并且那时候我还想着,是不是等到氢弹研制成功后,我再回到理(原子核理论),因为我喜欢理。不过后来事情的发展就不由我了,所以一直就在武器里面,一直一直工作下来。”

  直到1988年,老于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但由于当时的解密程度有限,许多史实还没有公开。

  老于的舍弃,换来的是中国首颗氢弹试验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速度世界第一。

  老于被推到了“首功”的位置,科学界不少权威人物还尊他为“中国氢弹之父”。老于却很是讨厌,“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全部的工作”。

  退休后,老于的生活基本进入了另一种状态: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洗漱完毕,先打一打太极拳,做一做健身操,然后吃饭。

  老于爱好也不少,爱历史、爱诗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他喜欢读的书有《资治通鉴》《史记》《汉书》《三国志》《红楼梦》等。

  隔三岔五地,老于还会去看一次京剧。就是在核武器研究的紧张岁月里,老于也曾和何祚庥一起去看戏,而且练就了一手等退票的好功夫。

  在学生蓝可眼中,他还是几十年前那个让何祚庥惊叹“脑袋瓜灵”的老于,“脑子永远只有20多岁”。

  蓝可说,老于讲课或做报告时,很少看讲稿,经常是不假思索地写出一黑板所需要引用的公式。有时需要算一个结果,手持计算器竟还不如老于口算来得快。

  而这种思维敏捷早在老于求学时就表现出来了。有一次北大的代数考试中,张禾瑞先生出的题目很难,数学系学习最好的学生只得了60分,唯独一个学物理的选修生考了100分。这个人就是老于。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于近年记忆力稍逊从前,当学生安慰他时,他还幽默地自嘲为“硬件老化了,软件也过期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