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庭前独角兽,九步审判,深入浅出同道赞;司改践行人,法界操守,鞠躬尽瘁风骨存”——这是邹碧华的同学王志强教授为他撰写的挽联,也是对邹碧华一生功业的如实评价。
卓越的司法管理者
2008年7月,邹碧华出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从一个精通业务的审判专家,转做一个300多人基层单位的管理者,邹碧华感到了空前压力。上任之前他对长宁区法院进行了摸底调研:干警心态不够振奋,信访案件居高不下……于是,他开始自学管理学。
立案大厅分隔出一个个独立的房间,保障当事人的隐私权,也让信息采集工作从立案接待开始全程跟踪;虽然空间狭小,但所有的审判员都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文员的办公区域则紧挨在旁,形成一个整齐的序列;三楼的少年法庭,原本是一张大圆桌,公诉人和审判人挨坐一起,邹碧华特意提出改成椭圆形的连体桌,法官坐在一边,对面是当事人、公诉人和律师……
“看似细枝末节,但都是对现代司法理念的诠释和表达。”和邹碧华一起开了无数次改建讨论会,一遍遍推敲方案,长宁法院办公室主任曾俊怡觉得,自己慢慢开始理解邹碧华了。“我想,未来法院的样子,一定深深住在他心里。”
何勇是长宁区法院的一位老科员,当时已进入法院工作16年,党龄39年。埋在信件、报纸堆里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邹碧华到任第二天就来到了不起眼的收发室。
2010年1月27日,何勇57岁生日。法院政治部主任来到收发室,送给何勇一张生日贺卡,并正式通知他,党组已决定晋升他为副科,何勇流泪了。“后来一位院办的同事悄悄告诉我,邹院长为了我的事深夜跑到政法委,等了书记足足一个半小时,他对书记说,‘这些老科员看不到任何希望但仍然默默无闻地做事,我们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曾俊怡和一些曾被邹碧华“骂”过的人,最后都更钦佩他的为人。“他骂你是恨铁不成钢,说到底,他就是个做事的人!”
司法公开的弄潮儿
邹碧华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过研究员,先后担任上海高院研究室副主任、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每一个岗位的历练都让邹碧华朝着理想、完善的人格又近了一步,对法院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也在深入。
邹碧华的司法管理才干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誉,他在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也被认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朋友们眼中,邹碧华很“潮”,不像法院领导,更像IT达人。出门背一个大大的黑色双肩包,PPT、KEYNOTE等软件玩得比谁都熟,讨论时,拿出手机点开统计图表就开始分析。业界有什么好书新书,他也都第一时间知道。
“我们做司法改革,只懂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事是不够的,你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跟不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邹碧华说。
“他的视野极其开阔,对新事物总是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善于把先进理念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到实践中去。”同事们由衷地赞叹。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3年司法透明指数,上海高院排名第一。
从农家娃到技术专家再到企业家 | 2010-05-01 |
专题:第十一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 | 2010-05-01 |
杨丽:无悔的选择 | 2010-05-01 |
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陈燕萍“全国模范法官” ... | 2010-05-01 |
陈燕萍:扎根基层 甘当平民法官 | 2010-05-01 |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 2010-05-01 |
关怀:关情劳动法,怀忧劳工权 | 2010-05-01 |
双城市总工会主席刘福芹:心里时刻想着职工... | 2010-05-01 |
女法官杨飞雪:屡创第一的未成年人司法探路者 | 2010-05-01 |
韩子荣:承前启后 谱写全市工会工作新篇章 | 2010-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