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援藏干部白锦波:誓将三年当半生(图)
//www.workercn.cn2015-07-06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白锦波为结对贫困户送去捐赠衣物。资料照片

  这批援藏干部入驻萨迦只有两年,但萨迦变化这么大、发展这么好——日喀则市政协副主席、萨迦县县长扎多难掩欣喜!县城更像县城了,冲曲河大道建成,文化遗存萨迦寺重焕光彩,北寺遗址游步道和观景台竣工,萨迦纪事馆完成装修布展,萨迦古城创成4A级景区……

  如今的萨迦,交通条件大幅改善,旅游服务打出品质,就连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也有明显好转。这一切,都离不开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白锦波的心血。

  2013年6月,白锦波成为徐汇区援藏干部领队、萨迦小组组长。两年多来,他带领同批7名“援友”,克服了高原缺氧、环境恶劣、语言不通等困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誓将三年当半生”。

  对白锦波而言,当地干部群众的肯定是工作动力; 以不计代价的奉献助力萨迦发展,则是他心底使命。

  “你们不要嘲笑我”

  前不久一个下午,记者见到了在浦江之畔漫步的白锦波。他此次回沪,是借上海卫生援藏项目“格桑花之爱”为藏族孩子们来沪做手术的契机,“顺便休息一下,到医院检查下身体”。

  这位目光炯炯面相儒雅的中年汉子,脸上带着上海罕见的“高原红”,这是雪域高原给他的“外在”印记,“内在”还有心脏肥大,去年一次体检就发现心脏有三尖瓣返流。面对采访,他半开玩笑地说道:“我刚回来还没太缓过神来,脑子反应慢,记忆力明显减退,你们可不要嘲笑我……”

  记者坐在对面和他搭话,他则下意识身体前倾凑上耳朵,生怕听得不够清楚。在一旁的援藏干部、萨迦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祺后来告诉记者,长期身处近5000米海拔的高原,脑细胞会有损伤,因此“反应慢或者有点耳背很正常”。此次回沪体检,白锦波瘦了整整5公斤,但他笑言“自身负担轻了是好事情”。

  这次回来他还做了“减负”,将自己两年前入藏时带的短袖短裤全又带回来,那里一年四季都穿不到,夏天最热时也得穿外套,从来不会出汗,他也笑言“有利于工作”。 

  “小白”变“老白”

  海拔4468米的萨迦县在上海援建日喀则地区五县中海拔最高,草木5月中旬开始发芽,9月中旬就开始落叶,其余时间则都是寒冬,一年四季鲜有绿色。用白锦波的话来形容,“以前种下去的树最终都成了棍子”。在这里,氧气含量只有上海一半。

  “说话不能快,走路不能快,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吸氧、吃安眠药睡觉,不然睡着了一会儿就醒了,胸闷难再入睡,第二天头昏脑胀就影响工作。”

  对白锦波而言,援藏的时间不算太久,但改变却有很多,最明显的是昔日在党政机关里“坐班”的“小白”变成了奔走在市郊乡野的“老白”。

  艰苦环境中挑重担,白锦波不但毫无怨言,还成了在藏率、在岗率最高的援藏干部。工作日他在县里工作,双休日他还在县里值班,他认为工作起来“有存在感,忘记了身体的不舒服”。

  “来到西藏,同时肩负了这么多使命,这是对一个人最好的历练,也是一个男子汉的幸运。”这是白锦波自己感知的“老白”分量。

  筑起“雪域铁军”美誉

  相较上海援建日喀则的其他几个县,萨迦县较晚纳入上海市对口支援的范围,于2001年第三批援藏项目开展时才纳入,“海拔最高,底子最差,欠账最多”。

  上海加大援建力度。第七批援藏干部中徐汇区派往萨迦县的8人“都是已婚有子,45周岁以下”,到岗后全部适应下来,在海拔最高处筑起了“雪域铁军”美誉。

  “差距着实不小,起步晚了就要快追!”直到去年,萨迦县财政收入才达2500万元,每个领域都有亏空,包括当地的发展规划、干部视野,都使白锦波“心头紧绷”,坦言他和他的徐汇班子压力很大。

  千头万绪一根针,白锦波“誓将三年当半生”,挑起了推进当地发展、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等重任,和“援友”们在自己年富力强的岁月,从浦江之滨转战雪域高原,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记者 李茂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