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胜利大阅兵 唱响大国强音(图)
//www.workercn.cn2015-09-03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什么叫血脉偾张?什么是大国气派?

  纵使用世界各国的语言来形容,总有难尽其意之处。但被称为“战争之魂”的军乐和“极致人声”的合唱强强联合,却以一种全人类共通的“另类语言”,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繁荣富强、坚强有力、蒸蒸日上的大国气象拉近在世人眼前。

  1000多名军乐队员和1000多名合唱队员正对天安门城楼,站立在国旗下,处于整个广场中心最显眼的位置。阅兵正式开始前,合唱团就在联合军乐团的伴奏下开始演唱,是整个纪念大会最早亮相的。

  阅兵史上首次组建合唱团

  中国,究竟要在此刻用军乐和歌声告诉世界什么?

  曾先后在1984年、1999年、2009年国庆阅兵中分别担任指挥、总指挥及联合军乐团团长,这次又执印合唱团的著名指挥家于海,无疑最有发言权。

  “音乐是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世界语言’,是消除隔阂、拉近距离的‘心灵之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这一特殊的国之大典上,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的存在,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暖场表演和背景伴奏,而是作为特殊的受阅方阵,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作为特殊的形象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民族魂魄和强国气魄。它是整个阅兵式上的独立要素,是徒步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等人民军队的硬实力展示之外的软实力呈现。”在于海看来,这一次,在我国阅兵史上首次组建合唱团,意义更为重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歌声,就是70多年前抗日烽火中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的呐喊,更是如今走在强军新征程中的人民军队的号角。它是久远的更是新生的,是悲壮的更是激昂的,是气、力、心、魂的交响共鸣!”

  同样的问题,记者在担任此次联合军乐团团长的解放军军乐团团长邹锐那里,找到了同样深刻的答案:“军乐和舞蹈、声乐、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直接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声音,执行的是‘军乐外交’的重要任务。而这次阅兵的特殊性,决定了联合军乐团的演奏不仅是军队、国家的形象代言,还上升到更高的民族层面,是对民族魂魄的音乐再现和颂扬。”

  30首乐曲庄严豪迈

  1000多人,来自全军16个大单位、数十个基层部队单位,要想打一场音乐的漂亮仗,也得像下棋一样,在乐曲设计、编队排列上精心谋划。邹锐团长坦言,这让他们花了不少心思。

  这次纪念大会,联合军乐团共演奏30首乐曲,既有合唱伴奏,也有贯穿阅兵全过程的音乐演奏。其中,不仅有为突出铜管乐器金属音色、使之更适合广场演奏而对老曲进行的重新编配;还不乏填补我军军乐历史空白的原创新作。

  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年轻的创作员郭思达,为此次阅兵特别打造的乐曲伴随检阅车通过金水桥。

  “完全靠想象力。大国风范、领袖气质、天幕开启,庄严、豪迈、辉煌……近1个月的时间里,我脑子里全是诸如此类的感觉和色彩。”郭思达如实说。

  过程艰难,但结果却令人振奋。此次自创乐曲突破了一般阅兵式音乐节奏明快铿锵的常规,引入抗战音乐元素,以沧桑悲壮的偏慢的速度感烘托了纪念抗战胜利的庆典氛围。

  在编队排列上,此届联合军乐团也是不断创新。在我国阅兵史上第一次将铜管乐器前设,并在第一排安排了100名小号手,为部分小号手配礼号、挂号旗,凸显的仪式感增强了军乐演奏的可视性和感染力。不仅如此,联合军乐团中还第一次出现了女兵演奏员的身影。那千绿丛中的百点红,更吸引了众多惊艳的目光。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