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反恐尖兵王刚:15次立功全是战功(图)
//www.workercn.cn2016-11-03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时刻瞄准“下一场战争”

  王刚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从军25年,他先后5次带领指挥官兵成功处置重大暴恐事件,13次参加抢险救灾任务,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2次,这15次立功全是战功。这些殊荣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生死考验。不过,王刚总能带着战士出奇制胜,把损伤降至最小。有人说他是走运,也有人说他“艺高人胆大”,但更重要的是他对实战的高度重视。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特勤中队班长刘阳介绍:“支队长平时组织我们训练都是实战化的,让我们明白训练场就是战场,以此增加我们的实战经验。”

  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工兵中队中队长刘志军是王刚带了多年的兵,对王刚重视实战有更深的体会。“王刚队长的一个判断,救了我一条命。”他向记者讲了一个惊险的故事。

  某年8月,南疆发生一起严重暴力袭警事件。王刚带着特勤中队连续数日搜索暴恐分子,却毫无结果。一天中午,一位维吾尔族老大娘来报信,说早晨有人跑到她家要食物,之后钻进玉米地不见了。老大娘出门一看,发现电线杆贴的通缉令上就有这个人。

  获悉这一重要情报,王刚立刻带着官兵对老大娘所指的玉米地展开搜索。“当时,上级领导为防止误伤和枪走火,下达了‘枪弹结合关保险’的命令。但是王队长到现场一看,眼前的玉米地能见度太低,战士进去后一旦遭遇暴徒伏击,反应慢一秒都可能没命。”刘志军说,有着多年战斗经验的王刚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向特战队员下达了“枪弹结合开保险”的命令,以此缩短射击时间。“那时候是夏天,玉米地里特别热。搜到河边一角的玉米地时,一支长矛冲着我的脸刺过来,直接插进我嘴里。”刘志军一边讲,一边用手比画,“然后我顺势往后一倒,把冲过来的3个暴恐分子击毙了。”

  听到枪声后,王刚和其他战友迅速赶来,将残余分子抓捕,把刘志军送进了医院。他的5颗牙被长矛击碎,嘴唇、舌头也被刺烂,缝了不少针。“我虽然掉了几颗牙,但捡回了一条命,多亏了队长当时对实战现场的准确判断。”刘志军说。

  近几年,新疆暴恐袭击手段更加复杂多变,王刚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应对。每当国际国内发生重大暴恐事件时,他都带人分析研究,预设相似情况进行实战演练,时刻瞄准“下一场战争”。

  “战神”原来也是“暖男”

  “训练不拼命,打仗就丢命。”这是王刚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但对自己严苛要求,对手下官兵也要求极高,一直坚持极限化、反常规训练:去年高原山地围剿战结束的第二天,战士们还没休息,他就开始“魔鬼周”训练;演习训练中,特勤分队明明可以坐车赶往事发地,他偏偏让大家徒步奔袭。

  不仅如此,他还把越野训练搬进了沙漠,把侦察训练搬进居民区,把攀登训练搬到山崖上……几乎所有的训练科目都被他改得“热血”十足,逼着官兵练就一身硬本领。

  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参谋长杨小林是与王刚共事了21年的老战友,在他看来,王刚虽然练兵严苛,不苟言笑,但性子并不“冷”,反而是一位大“暖男”。

  “2009年,我们中队来了一个战士小张,没来多久就犯病了,经常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杨小林说,最初大家都以为他得了癫痫,送他去医院救治,检查结果却显示小张得的并不是癫痫。

  王刚带着小张跑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医院,也没能查出个所以然。有医生说,小张抽搐是由于气血不足,需要滋补,王刚就买了一个电饭煲天天炖骨头汤给他喝。晚上小张犯病频繁需要有人照顾,王刚怕他影响其他战士休息,索性安排他睡到自己旁边,还在两人手上绑了一根绳,以防自己睡得太死不知道小张犯病。

  “就为这一个兵,王刚支队长尽心尽力操持了近一年。我们看在眼里,都非常感动。”杨小林说,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与王刚接触的官兵或多或少都受过他的帮助。

  前不久,王刚被评为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有人劝他不如趁现在转业,别再“上阵拼命”了,王刚却说:“既然选择了部队,就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工作到最后一秒。”未来,他还将继续活跃在反恐维稳一线,为维护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作贡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师荀)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