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周继林:方寸华章(图)
//www.workercn.cn2016-12-15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行医一生,矢志追求“看别人看不了的病”——

  她是口腔医学的先驱

  行医一生,钻研一生。几十年来,周继林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

  1941年,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周继林,受命赴贵州图云关救治受伤抗日官兵。尽管竭尽全力,但很多颌面伤员依然得不到有效治疗。伤员们失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1946年,周继林被派往美国进修,医术提高很快。但目睹国外先进的医学理论、诊疗手段与落后的中国口腔医学水平间的巨大反差,周继林的心再次感到刺痛。她立志潜心钻研颌面治疗修复,并把“看别人看不了的病”作为自己从医的追求。

  上世纪50年代,为攻克“颞颌关节强直”这一国际医学难题,周继林和洪民一道,每天泡在图书馆、实验室和病房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病例样片和改进手术方法。在5年多时间里,他们反复进行科学论证、临床实践和比较改进,提出了“乙状切骨原则”,颠覆了传统关节切除方法,使该病术后复发率从90%降至0。

  在救治受伤志愿军战士过程中,周继林和洪民对“上下颔大型骨缺损修复”进行了研究。经过十载探索,先于国外10年提出了运用喙突及升支前份骨修复缺损的理论,并为一位下颌骨缺损长达14厘米的患者成功手术。这一成果在全国迅速推广,造福成千上万的患者。

  1982年,为了搞清口腔白斑和扁平苔藓这两种癌前病变的发病机理,年过六旬的周继林带领年轻医生深入农村地区调研,起早贪黑到田间抽样检查,发现了大量与口腔白斑发病相关的因素。随后,周继林又泡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制作出口腔白斑动物模型,并从各种药物中筛选出有效治疗剂型,为疾病治疗作出了贡献。

  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刘洪臣是周继林带的第一个学生,与周老相处了几十年。在他眼中,周老身上总是闪现着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对于前瞻性技术和理念,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锐。

  口腔种植学是最近十几年才逐渐发展成熟的分支学科。但在上世纪50年代,周继林就对种植牙进行过深入研究,实验了国内能找到的各种合金材料。多学科协作的“MDT诊疗模式”近几年才在国际医学界推广开来。50多年前,周继林就与丈夫洪民一起,把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修复紧密结合起来,协作治疗颌面创伤,开创了“颧颊沟成形术”。他们提出的“颧区承力”等一系列理论,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