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愈磨愈锋见“刀魂”
好哥们牺牲后,他也没有逃跑
衡量厨师的刀技,主要看食材丝、片、段、块切得均匀度。
外科大夫的刀工主要看手术病灶是否切除干净,刀口是否光滑漂亮。
刚进厂的徐立平,跟着师傅王广安学习用刀。直到今天,他仍然记得师傅说得最多的两句话:“切削要薄,用力要匀;心要静、气要沉。”
起初,师傅只让他在5厘米的药面上,学习粗整形。0.5毫米,0.3毫米,0.2毫米……他一遍遍地练习着手感。“最后一厘米药面细整形,一般都是师傅收工。”
年轻的徐立平仔细琢磨师傅的用刀窍门:右手持刀,左手扶刀,手臂均匀用力,靠近金属外壳时,停顿一下,用惯性清除最后一点药面。
徐立平的刀具都是自己制造和打磨的。水果刀、平刀、圆弧刀、Z型刀、铜刀、竹刀和手术刀等,五花八门的刀具,形状类似,但尺寸各不相同,这无形中增加了他们打磨刀具的难度。
杜鹏说,刚开始学习磨刀,用起来总感觉“乱跑”。后来,师傅告诉他,刀刃不在一条线上,刀面四个点不在一个面上,用起来,不是挖斜了,就是浅了或者深了。
“我磨刀不行,我牺牲的同事是磨刀的行家。那时,刀都是他来磨。”回忆起12年的事故,他的语气低沉了下来。同他一年进厂的好哥们,在10多厘米的药面上作业,不小心碰到了发动机壳子,导致爆炸牺牲。事后,一些人陆续调离岗位。留下来的徐立平,没有混日子,而是继续苦练基本功。
手臂不能悬空,要向内夹紧。铲药时,不能手腕用劲,而是手臂均匀用力。十多年来,徐立平逐渐琢磨出一套用刀要领,他的技艺也越发精湛,成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整形领域20余名高手中的高手。
26岁的尹晨光是徐立平的徒孙。提起师祖,有两件事令他印象深刻。一件事是他当助理时,切削一个50.5毫米的凹面,最后差0.1毫米,他一刀过去,刚好达到尺寸。另一件事是抠挖一个锥形底,他几刀过去,用手摸起来,几乎同机器加工的一样,没有一丁点坑痕。
火箭发动机价值连城,整形又极度危险,加上火箭的精度要求,让他们的工作必须精益求精。
“手一摸,就要能感觉到平不平。”徐立平说,细整形一刀过去,只能有一个小凸点,只容许一次回刀。挖深了,推进剂质量不达标;凹凸不平了,又可能裂缝报废。
神舟系列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的微整形是本世纪徐立平们印象最深刻的工作之一。他说,装有两吨推进剂的发动机,设计在0.6秒全部燃烧,不敢有丝毫大意。
阅兵装备铸造者:千锤百炼磨国之重器(图) | 2015-11-11 |
军工匠人为国铸剑:在导弹火箭上雕刻火药(... | 2015-11-11 |
徐立平:雕刻精度不超过0.2毫米 | 2015-11-11 |
打造大国工匠品牌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 2015-11-11 |
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勇者 | 2015-11-11 |
航天四院徐立平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 | 2015-11-11 |
徐立平事迹在安福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 2015-11-11 |
先锋群像 | 2015-11-11 |
“大国工匠”徐立平(图) | 2015-11-11 |
“池一刀”传奇:在航天火药上雕刻,生命系... | 201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