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精雕细琢见“匠心”
年过四十学编程,倾心岗位机械化
同千千万万个产业工人一样,徐立平几十年默默地坚守在一线岗位。又同大多数人不同,他在枯燥的工作中,靠着技术革新,提升了效率,也为自己带来了乐趣。
有一次,他们车间接到一个重点型号的批量任务,推进剂是高敏感度炸药,且任务量大。如何能保证产量,又保证安全?徐立平整天琢磨着设计特定的整形装置。一天晚上,他看到儿子用转笔刀削铅笔,突然来了灵感,然后拿起笔反复画起了图纸……
一个圆形带丝扣的工装,里边装着两个平行刀片,通过上边的手柄摇动,可轻松转动切屑燃料。两个月后,一套半自动整形刀具应运而生。这款被大家亲切称为“摇摇乐”的设备,男同事爱不释手,女同事更是情有独钟。
“一圈削10克,不多不少。”40岁的白小冰说,以前一个班,手工整形,只能修整四个设备,现在能修整六个,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安全有保证了,工作强度也减轻了。
“看着简单,其实原理还是蛮复杂的。”徐立平所在的车间主任张浩说,刀刃多宽,倾斜度是多少,如何保证药沫不进入转动轴,许立平一一解决了难题。
在发动机微整形领域,机器整形是大趋势。上个世纪90年代,有远见的徐立平报考了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化专科函授班,给自己充电。
“BASIC语言,我当时考了100分。”徐立平自豪地说,几年专业课下来,机械和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得到系统学习,还初步掌握的CAD制度和计算机语言。
“连我们家卫生间都放着电脑报。”儿子徐浩隽说,爸爸40多岁了,还经常看一些有关数控机床程序方面的书籍,很是了不起。
廖海军是整形组的副组长,他很敬佩徐立平优化程序的水平。他说,有一批设备,先前设定的程序周期长达一个半小时,徐立平提出加快退刀速度,作业周期降低到一个小时。
“不觉得无聊和危险。”徐立平说,“蛮有意思的!”
工作中,一旦有拉开人与药面距离操作创新的思路,他都要兴奋一阵子。有一次,接到要在一批高燃速的发动机上打小孔的任务,手工操作困难又危险。他反复琢磨,编写程序,设计出一款长条型刀具,保证车床在切屑时,不碰触金属壳体,还能较快完成任务。
这些年,徐立平逐渐摸索出适合各种燃速推进剂的数控车床整形参数,并对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刀具,还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而他带领实现的数控整形机在火箭发动机药面修理工序的成功运用,更是填补了行业空白。
车间主任张浩透露,徐立平班组正在研制移动式整形机,将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程度,大大降低手工整形量,从根本上确保“人机”安全。(记者 薛生贵)
阅兵装备铸造者:千锤百炼磨国之重器(图) | 2015-11-11 |
军工匠人为国铸剑:在导弹火箭上雕刻火药(... | 2015-11-11 |
徐立平:雕刻精度不超过0.2毫米 | 2015-11-11 |
打造大国工匠品牌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 2015-11-11 |
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勇者 | 2015-11-11 |
航天四院徐立平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 | 2015-11-11 |
徐立平事迹在安福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 2015-11-11 |
先锋群像 | 2015-11-11 |
“大国工匠”徐立平(图) | 2015-11-11 |
“池一刀”传奇:在航天火药上雕刻,生命系... | 201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