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人的“四世同堂”
“我83岁了,还想再努力努力,拍两部人物片,巴金、夏衍。黑泽明85岁还拍呢。”中国影协顾问丁荫楠说。
-
杨立新:演好胡同戏功夫在“诗”外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多年以后,面对记者采访,陈淑芳依旧会想起和200名养殖户一起抱头痛哭的那个下午。
那是陈淑芳第一次打算离开自己工作和服务了20多年的热土,她打算用最后一次培训课的机会和养殖户们好好告别,但痛哭过后,含着眼泪离开教室的陈淑芳心里明白,自己再也离不开这群人和这片热土了……
陈淑芳是宁波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这位在象山半岛服务了30多年的女兽医,被养殖户亲切地称为“陈师傅”,她凭着一股子钻劲儿,46岁拿下博士学位,成为浙江首位基层畜牧兽医行业的博士生,今年,陈淑芳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陈淑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陈师傅好人”
这几天,气温骤降,是冬季鹅病防治关键期,作为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陈淑芳在北京领了奖,回来之后头一件工作就是走访养殖户。“这么多年都是这样,人在外面,心里牵挂的都是家里这摊子事儿。”陈淑芳说。
1987年从金华农业学校毕业后,陈淑芳一直工作在畜牧兽医行业第一线。多年扎根一线,让陈淑芳和象山半岛的养殖户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养殖户喜欢称呼她为“陈师傅”,每次看到她的车子来村庄,便自发围拢向她嘘寒问暖,这样的场景让她觉得心里暖融融的。
在象山县泗洲头镇肖胡村的一个养猪场栏舍上,歪歪斜斜写着五个字:“陈师傅好人。”这是养殖户肖亚芳特意写下的。
2000年,肖亚芳即将出栏售卖的几百羽鸡在一夜间死亡,全家的希望瞬间破灭。就在她哭天抢地的时候,碰上了路过此地的陈淑芳。
几天后,陈淑芳拿出1万元钱,托人从金华买来10头优质大长母猪送给肖亚芳,之后又三天两头跑去指导,搭棚、育种、选种、防疫……事无巨细地提供帮助。
后来,肖亚芳通过养猪赚钱致富,改变了家庭的面貌。
在象山,几乎每一户养殖大户,都能讲出陈淑芳的感人故事。2012年大年三十,象山县东陈乡养殖户陈文杰家鹅场的4万多只种鹅被检测出禽流感抗体普遍偏低,他着急地给陈淑芳打电话。
动物生病不挑时间。很快,陈淑芳就带领畜牧兽医总站的同事,冒着风雪,赶去给种鹅打禽流感预防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陈文杰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象山的400多户养殖户都认识陈淑芳,都能背出她的电话号码。只要他们有困难,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在海岛还是在乡村,也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只要一个电话,陈淑芳都会及时赶到。她的手机号被养殖户亲切地称为“服务热线”。
2012年,陈淑芳接到了调往宁波市区的调令,此前,她已拒绝了5次调岗进城的机会,一直和在宁波工作的丈夫分居两地、聚少离多。这一次,为了弥补多年的亏欠,经过家人的劝说,陈淑芳终于妥协了。“当时我确实很纠结。”陈淑芳说。
调令来了,对方单位给出的条件极为优渥。陈淑芳准备为养殖户们上完培训课,跟这些相处多年的老朋友说“再见”。课后,她一开口,200多名群众纷纷开始挽留,甚至有60多户已有耳闻的养殖户拿出联名信,哭着请求她留下来。面对养殖户含泪的要求,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挽留声,她再也忍不住了,和养殖户们拥抱在一起,自己也哭成了一个泪人。就这样,陈淑芳选择继续留在了象山……
“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你是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陈淑芳在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时,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学科带头人刘秀梵院士给予她的高度评价。
2009年,陈淑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考博。当时,中专毕业的她通过自学,已经拿到了南京农大畜牧学学士和兽医学硕士学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她,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突然分精力去读博,身边人听闻后纷纷前来劝阻,但固执的陈淑芳坚持己见。
“考博不是为了文凭,而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越来越感觉到‘本领恐慌’。”陈淑芳说,每一年,猪鸭鹅的疾病病毒都在变异,老方法已不奏效,知识也得更新。同时,面对环保、发展等一系列新要求,如何提高养殖业综合效益,也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紧紧结合起来。“但现实却是地处偏僻海岛的象山,压根留不住专业人才,新引入的研究生没过几年就会找机会离职,我自己有必要带个好头。”
就在那一年,陈淑芳以高出分数线28分的成绩进入扬州大学读博,在同时考进的8人当中,她最为年长。之后的3年,陈淑芳一方面抓住机会,向教授、院士拜师学艺,精进技术;另一方面,则抓紧补上自己的学科短板,争分夺秒,赶上进度。尤其是英语,那些专业名词、国外文献,让底子薄的陈淑芳学起来颇为吃力,“因为我当年是中专毕业,英语比较差,所以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一个难题。”
2013年,陈淑芳以一篇10万字的论文《浙江宁波地区猪弓形体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在 46岁时获得扬州大学兽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浙江省首位基层畜牧兽医博士。
“从零开始,重新出发”
近几年,“大白鹅扶贫”是陈淑芳的工作重点。零基础养鹅的农户们,遇到资金问题、场地问题,都会找她帮着协调解决。如今,她牵头实施的白鹅产业精准扶贫,已经让象山42户低收入家庭达到了户均20万元的年收入。
自2013年底起,陈淑芳和她的团队开始探索“象山白鹅扶贫计划”,在象山县内及省内仙居、嵊州、丽水、兰溪等地,共建成29个白鹅产业扶贫基地,带动200多户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随着大白鹅养殖被确定为象山—吉林龙井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建项目,陈淑芳领衔的专家团队不远千里往返,全程跟踪指导,助力打造“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联盟+保险”六位一体的大白鹅产业链扶贫新模式,带动1000余户龙井贫困户脱贫增收。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这几年,陈淑芳获得了不少国家级荣誉,但她心态平和,“所有的荣誉拿到之后,就全部翻篇归零,未来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重新出发。”(记者张浩呈)
“我83岁了,还想再努力努力,拍两部人物片,巴金、夏衍。黑泽明85岁还拍呢。”中国影协顾问丁荫楠说。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