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想找工作的帮找工作,想创业的帮找铺面,想上学的帮办手续……
帮人有“瘾”的农民工
作为来自青海的打工者,他登上了“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领奖台,不仅为山东百万名外来打工者树立了榜样,也为青海输出外地的打工者赢得了荣誉。他是来自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农民工韩维林,也是青海劳务人员在省外获得这项省级荣誉的第一人。
47岁的韩维林个头不高,但眉眼间透着一股撒拉族汉子的俊朗,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久经商场的精明和干练。20多年外出务工的经历,对他来说既是磨炼,也是财富,不论走到哪里,他始终坚守一个信条:永远做一个文明守法的打工者,不为青海人丢脸。
积石镇西沟村位于循化县南侧,山大沟深。1969年,韩维林出生在该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靠种地为生的父母日夜操劳,可微薄的收入依旧难以维持一家12口人的生计。
1990年,21岁的韩维林决定到外面去闯一闯。可对于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而言,外出打工的成本实在太高。“当时,父亲到亲戚朋友家东拼西凑借来了400元,这就是我当年外出打工的全部费用。”韩维林说。
这个从来没有走出过家乡小县城的农民工来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首都北京。一年半之后,白手起家的韩维林有了2000元的积蓄,在几个同伴的帮助下,他开始做起了路边烤羊肉串的生意。经过近5年的打拼,他终于在北京开了一家小饭馆。
韩维林帮人有“瘾”,来北京后衣食无着的乡亲都投奔到韩维林的饭馆里,有段时间人多了,晚上在他店里打地铺的人就有16个。管吃管住,想找工作的帮忙找工作,想创业的帮忙找铺面……花的都是他自己的钱。“当初,若没有老乡的帮助,我找不到打工的地方;若没有朋友的指点,我开不了饭馆。”韩维林说,他一直抱着感恩的念头。
2005年,韩维林来到山东,在济南开了一家拉面店。翌年,第一家分店顺利营业,他在济南站稳了脚跟。
年近古稀的济南市民林玉珍是韩维林的邻居,因为她的孙女和韩维林的女儿同在一个学校,寒来暑往,两家人也渐渐熟悉起来。“她女儿是智障患者,常年待在家里,不能外出工作。长期以来,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政府的低保金维持。”渐渐地,韩维林得知了林老太太的家庭情况。
韩维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想着帮老人开个小卖部,为其家庭增加收入。他和老人商量后,就到附近找铺面、谈价钱。韩维林还替老人垫付了1.4万元,把小卖铺开了起来。店面不大,林老太太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拉面馆经营时间长了,韩维林就在圈子里渐渐有了些名气。很多人慕名前来找韩维林帮忙,而他自己也没少给自己“找麻烦”。为了让来投奔他的人能有个“落脚地”,韩维林租了一套房,专门接待这些暂时没有安顿好的农民工。
“农民工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子女上学问题。因为入学手续十分繁琐,需要五证齐全。拿不出证明,孩子就上不了学校。”韩维林说,他来这儿的时间长,有熟人,办事情总比他们方便,就这样,济南市的宗教局、民宗委、教育局、街道办……他挨着一家家跑。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韩维林帮忙送进学校上学的农民工子女超过200名。
在济南,韩维林帮助别人的事迹越传越远,已成为济南人民信赖的“好公民”。这个来自青海山村的农民工在异地他乡获得了认可,而山东省也是首次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一荣誉授予一名外地务工人员。(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中工网通讯员 咸文静 丁玉梅)
青岛:农民工自编自导反映农民工电影 | 2009-04-10 |
两农民工代表首次“亮相”青海“两会” | 2009-04-10 |
再就业 合江县开展农民工“回归工程”活动 | 2009-04-10 |
上半年河南省农民工到中西部打工者增多 | 2009-04-10 |
上海等18城市将开通农民工返乡热线 | 2009-04-10 |
青海召开农民工维权工作现场会 | 2009-04-10 |
山东返乡农民工新春家乡忙上岗(图) | 2009-04-10 |
长治为返乡农民工开启“绿色创业”直通车 | 2009-04-10 |
山西省首次评出“十佳百优”农民工 | 2009-04-10 |
老年打工者之困 | 2009-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