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32岁的刘超是一家KTV工程部的主管。每天下午6点半他都会准时来到店里。他告诉记者:“我拿着配电柜的钥匙,整个公共区域的电源空开都要由我推上去,所以晚来一会都不行。在这干了5年,我没有迟到过一回。”说是主管,可是各种杂活他都得干,修音响、修水电、修话筒、检查灯光……一直到凌晨3点下班,他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在店里还会经常遇到喝多了的顾客,一会说麦克风声音很小,一会说混响声音很大,他只能陪着笑脸一遍遍在效果器上调整。“比起我以前打工受过的气,这根本不算什么。这份工作相对稳定,老板人也不错,从不拖欠工资,要养家就不能脾气大。”在外漂泊13年的刘超对这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充满了感恩。
刘超的家在商洛市商州区,对于城市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在西安打工的父亲口中。那时候他刚上初三,他的父亲到西安的一家煤场打工,给人送蜂窝煤。“我爸一个人工作供我们兄妹三人读书,他每次从西安回来都会带些好吃的、讲他碰到的新鲜事,我就觉得在城里打工特别好。”怀着对城市的憧憬,2003年高中毕业的刘超开始了打工生涯。他先后去过北京、深圳、中山,干过推销员、电工、质检员。重复、繁重的工作带来的枯燥感很快取代了初入大城市的新鲜感。“等我开始打工,才知道父亲的不容易。尤其是我在做手机质检员的时候,每天都坐在流水线旁,拿起传送带上的手机外壳,检查外壳表面有无颗粒。在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一直重复这样的检查,像个机器人一样。”可是尽管工作辛苦,为了闯出个名堂,他在外坚持打工7年,很少回家。
2010年初,仍旧是个打工仔的刘超在父母的劝说下回到老家。很快,他就跟家里介绍的对象结婚。父亲在老家花费十多万为他盖了新房,可是刚过了一个月,刘超就决定和媳妇来西安打工。“老家的生活太单调了,除了种种地,就是喝酒、打牌,人都要待废了。”就这样,2011年初,刘超凭着自己当电工的手艺,成为一家KTV店的电工,慢慢做到了工程部主管一职。
现在,算上妻子的工资,刘超一家一个月有6000元的固定收入,可是他几乎不敢跟同事聚会,也很少像“城里人”一样在周末带家人出游。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房租1000元,孩子的幼儿园托费1600元,菜钱900元,交通费300元,每月固定要花的就3800元,这还没算偶尔要添置个衣服的费用以及遇上婚丧嫁娶的份子钱,每个月能存1500元都不容易。这样的收入,让刘超想都不敢想在城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所以这些年来刘超还是习惯称自己是农村人,他常说:“在这个城市没有房子、没有户口,永远都是外来户。”当记者问他是否考虑回老家去,毕竟老家还有一套房子,刘超坚定地摇了摇头说:“不回去,也回不去了。回去我能做什么呢,老家除了务农,根本找不到活干。而且老家的教育水平太差,为了孩子,我也得坚持。”(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