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走进沈阳世润重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个摆放两台设备的透明玻璃屋很显眼,工作人员说,那可是公司最重要的宝贝,是从德国引进的8轴联动带记忆功能的数控成型磨齿机和6轴联动带记忆功能的镗铣加工中心,这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很少见,它们可以进行从无限制齿形、无限制模数到复杂曲面的随意制造,就好像一个人拿着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随心所欲地设计,只要把设计地三维图形输入到设备中,就可以原汁原味地制造出真实的模样。“这两台机器是公司最尖端的设备,也是支柱力量。”工会主席王维忠说。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如此重要的设备,操作控制它们的一定是这个行业经验丰富的长者,但当记者走进玻璃屋时,发现站在操控面板前的竟是一位80后小伙子,而且不是重工行业科班出身。他叫王硕,从一名财会人员成为操控高端设备的七号车间主任,其间克服了很多困难,他说要实现自己的这人生价值就得不断地学习,等老了回首自己这一生的时候,不因为碌碌无为而后悔就行。
2004年,经过两个月的思想斗争,王硕决定放弃原本的工作及高工资的待遇,去又脏又累的车间学徒,从基本的零件名称学起,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上网搜查资料,遇到不懂的就问。
一次,公司一台磨齿机出了问题,说明书全是德语和英语,他只能看图片,具体的零件作用也不懂,王硕就通过远程指导,按照代理的指示,一点点查找问题。这样远程的指导让王硕觉得太复杂,“作为一个操作者,如果把机床的原理、性能、电气、机械都弄懂,明白设备如何运作加工,那么遇到设备不运转等小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了。”于是他把相关的资料都随身带着,一有闲暇时间就翻开琢磨。公司里一些洋设备的说明书都是英文,这让英语水平只停留在初中的他,又开始着手学习一些关于设备专业术语的英语单词,还专门买了电子词典。现在,他不仅能看懂设备说明书,还能用英语与外国专家无障碍地沟通。因为有时差,在与德国沟通时,经常聊到半夜。
“经验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我的优势就是遇到问题不放弃,问完以后,根据别人给的意见、方法再继续研究。”就是这样不断学习的精神,让王硕逐渐成为公司里洋设备的“医生”。
成了洋设备“医生”,王硕学习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他又开始研究工艺方法,研究编程、输入程序,想方设法地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每次干完一个活,他都要自己总结,哪个程序还可以再缩短时间。以前加工一个外圆直径800毫米的叶轮需要20天,王硕经过改工艺、研究方案,7天就能搞定。
如今,王硕还在不断地学习编程知识,他说,未来面对的是高端制造市场,精度要求高,“作为七号车间主任,我要带着我的团队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更好地利用这两台”洋宝贝“制造出客户所需要的合格产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本报记者 李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