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梦,凝理想之歌,塑坚韧之品,飘思想之情,悠进取之心,融文化之泉,而追逐于世界之林。当“中国梦”在华夏大地掀起万丈豪情之时,在陕北之北,在能源新都榆林,在煤海深处大柳塔,有一群可爱的人——那就是全国首个两亿吨煤炭生产基地的创造者——神东人,在湛蓝的天空展翅高飞追逐“中国梦”,在千米巷道挥汗如雨,掘来地火化成金。
1984年,新华社一篇通讯稿《陕北有煤海》,让神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塞北小城名噪一时。同年十月,神东公司的前身中国精煤榆林地区分公司在神木宣告成立,自此,拉开了神府煤田开发的大幕;自此,在陕北高原,神东人开始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38军”和“129师”的开拓创业到拥有四万多名员工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从人掏肩抗的简单炮采工艺到现代化的大型综采设备;从年产几十万吨的小型矿井到产煤超两亿吨矿井群;从满目萧条的黄沙漫天到风景宜人的绿色矿山;……
这一切,是神东人执着于梦想不懈的追求;这一切,是神东人“艰苦奋斗、开拓务实、争创一流”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陕北煤海这座耀眼的灯塔也是神东人二十多年来艰苦创业所得。多少个日夜,他们在漆黑的巷道里蜿蜒摸索;多少个日夜,他们淡忘了春夏,为国家开掘煤炭能源;多少个日夜,他们伏案而作,勾勒着“神东梦”、“工业梦”、“中国梦”的美丽图案。
如果说美丽中国是一幅长卷画,那么神东就是这幅长卷画中极其绚烂的一笔,在陕北煤海,神东人书写了“安全”、“科技”、“环保”、“企地和谐”等多个方面的传奇。也让“大柳塔”这个西北小镇名扬四海。
作为高危行业的煤炭企业,没有安全,一切都是无木之本、无源之水。而神东人坚守“煤矿可以不死人”阵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矿区开发建设近30年来,累计生产原煤超过16亿吨,先后5次实现生产亿吨煤炭“零死亡”;开发近30年来,未发生过一起三人以上事故,安全生产水平全国最优,世界领先。2012年,神东百万吨死亡率0.004,是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8‰,是美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13%,继续保持了国内外领先水平;进入2013年以来,神东公司在安全生产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零死亡”和“零伤害”目标上击鼓而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既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也得到了事实的验证。现在的神东是我国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而上世纪的90年代末,它的产量仅有700多万吨。从人掏肩扛,到机器采、皮带送,产量的飞速增长,是采掘、运输方式的巨大转变带来的,而更深入地说,靠的是技术创新,靠的是科技发展。
二十多年来,神东人不懈地挥毫泼墨,绘制着科技创新的画卷。先后荣获多个国家级奖项,“神东现代化矿区建设生产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和“煤炭自燃理论及其防治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研发拥有设备改造和机电维修方面的授权专利280余项。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命脉的话,环保建设则是保障企业长青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神东人在开发煤炭资源的同时,高度重视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工作,当作一种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把环境保护工作,看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三圈一水”环境治理系统工程,以生产生活区为中心美化圈,以周边山地水土流失区为周边常绿圈,以外围大面积风沙及水土流失区为外围防护圈,同时加大矿区水源的有效利用与河道治理及水景建设。矿区开发面积140平方公里,生态治理面积达到210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底,公司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9亿多元,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发时的3%-11%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
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对神东煤炭的绿色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神东煤炭的矿山绿色治理效果令人震撼,这不只是表面功夫,这种超大规模、持续性复垦是一项绿色奇迹,是神华集团作为央企承担起生态责任、社会责任的最好体现!”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神东人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加大公益投入。积极促进地企关系和谐稳定发展,形成了地方支持企业,企业反哺地方,地企协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大好格局。公司先后在神木县、大柳塔镇、李家畔支持建设多个移民小区;积极吸收当地大学毕业生和富裕劳动力;积极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赢得了老区百姓的交口赞誉。
回望神东近三十年发展,是榆林煤炭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煤炭行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回望神东人近三十年艰苦创业,是一曲不平凡的歌唱,是一曲高亢的信天游,响彻云霄,誉满高原。这一切,是神东人日夜奋战而得;这一切,是神东人对“工业梦”、“神东梦”、“中国梦”的执着与追寻;这一切,是神东人辛勤劳动创造的奇迹。让我们击节而歌吧,为神东人这群可爱的劳动者;让我们呐喊助威吧,为“四化五型”大神东的灿烂明天,为能源新都榆林的美好未来。(神东石圪台煤矿杨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