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年近半百开始学习农业技术,十年之后,从一个地道的“门外汉”变成农业技术服务的“金点子”,这个人就是上海崇明横沙乡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张元祥。领导、同事和农民群众赞誉他为“指导农事的好参谋,病虫防治的百宝箱,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抢抓农时“老骥自奋蹄”
从上海市中心到横沙乡虽然只有56公里的路程,前后却要经由城市快速路、长江隧道高速、轮渡及乡间公路,记者用一个半小时,在上班前赶到了横沙乡农业服务中心。
“真不好意思,老阿哥一早就去水稻播种育秧机调试现场了。”中心主任朱建飞告诉记者,“这个季节,农技员们大多不在办公室。”
在上海,“老阿哥”是个有独特内涵的称呼,只有那些上了岁数而又颇受敬重的男人,才能得到这个称呼。
见到张元祥的时候,他正在横沙乡林业养护服务社内的育秧中心调试育秧机。记者上去握手,老张因为手上沾满了泥土,连连往后退了几步。身高一米八的汉子、乌光黑亮的脸膛,难掩朴实和腼腆。
“我今年10月份就退休了,这是在岗期间最后参与春耕备耕,我十分珍惜。”采访话题从春耕备耕展开。老张说:“种田不能全凭经验和技术规范文本。你注意到没有?农业部每年都要在不同季节、发布针对不同农作物的技术指导意见,因为每年的气温、雨水、墒情等情况不一样,需要适时作出调整。我们农技员就要下到田间地头,和农民种植户一起研究对策。”
就在前几天,一场推广应用松土机的现场会在横沙乡举行。因为水稻面积的大幅度减少,横沙乡最近几年开始搞起了特色种养,山药是重点。前几年,张元祥跑了好多地方,终于解决了品种的问题;可是,因为土壤结构的原因,如果土壤不深松,就种不好山药。靠人工松土,成本很高,而且岛上的农民多是上了岁数的,不好办。老张下了决心,要把山药这个特色产业在横沙乡推广起来,于是他自己出钱买设备,又在他自家的承包地里做示范,便有了“现场会”。
老张的同事朱品德告诉记者:“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只要是对横沙乡农民有利的事,总会第一个去钻研,第一个提出方案,第一个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