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他是一名基层技术工人,但装配调试的产品都用于航天尖端领域。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已集聚20名技术“牛人”,刚被评为“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南京晨光集团公司十九分厂油泵组组长王南石,话语不多、举止谦逊,仅看外表很难看出他是特级技师。
王南石是老晨光人,1980年从南京晨光技工学校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航天伺服机构产品油泵的研制生产。“伺服机构听起来挺专业的,通俗讲就是机械自动化控制,油泵主要涉及液压系统。”说起专业技术,王南石一下子活跃起来,“航天产品技术难度高、系统集成复杂,不可能像轿车流水线一样快速生产,国内外都采用人工装配,对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要求非常高。”
航天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王南石每次接到的都是新任务,解决的都是新难题。两年前,一个航天产品的油泵调试工作交给晨光集团,旋转轴机械密封部分渗漏油的问题突然冒出来。航天产品再小的问题都是天大的事,留给王南石的时间只有10天,耗时太长将影响整个产品的研制进度。在他的带领下,集团公司成立攻关小组,根据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来了个逆向思维——对相关零部件设计尺寸反推算,并修正了部分计算公式。经过4天连轴转,攻关小组终于找到解决办法,尺寸调整后的油泵密封效果显著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技术难题。因为这次技术攻关,晨光集团的油泵旋转轴一次交验合格率由原来不足30%提高到95%以上,零件报废和返工大大减少,累计节省工时费56万元,相关成果还获得航天系统优秀技术工人论文一等奖。
王南石常把自己比作一颗“螺丝钉”。“技术工人的价值在于哪怕身处生产线上极小的环节,也应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王南石坦言,每个人都把自己这颗“螺丝钉”擦亮拧紧了,还愁产品质量上不去。最近几年,王南石已牵头攻关数十项技术难题,先后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防科技工业高级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蓝领”。
相比纯粹的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更高,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需要长期积淀,今年57岁的王南石很早就注重培养年轻人,他成为大家努力学习的榜样。
今年37岁的盛宏亮早年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到晨光集团工作,刚开始理论知识不是特别扎实,在王南石的指导下他边工作边学习,从初级技工成长为技师,被评为航天科工第四研究院技术能手。2013年,省里和南京市资助“王南石首席技师工作站”15万元,王南石制作了好几个“科技餐单”供团队成员学习。目前,工作室的20名技师中,特级技师2名,高级技师3名,最小的30岁,形成了年龄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 本报记者 黄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