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长沙民政福利事业工作者:为孤残老弱的幸福护航(组图)
//www.workercn.cn2014-05-28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魏冬丽(后排右四)与“一福”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合影

谢容辉在照看老人

唐江萍为老人做康复治疗

  有一群人,他们从小被爹娘遗弃;有一群人,他们老弱病残无人赡养;有一群人,他们灵魂游荡在躯体外。他们存在于社会的边缘中,如何生存?生活得怎样?是谁在帮助他们,照料他们?

  日前,记者走近长沙三家民政社会福利院一探究竟。福利院里绿树成荫,优雅别致,窗明几净,清新整洁。我们听到孤儿们欢快的笑声,看到孤老安详的仪态,也见到精神病人杰出的“画作”。在他们身边,总有白衣天使在陪伴,不离不弃。

  这些白衣天使就是长沙民政福利事业的工作者。在深入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的内心荡起阵阵涟漪,深受感动。他们心怀慈爱、甘守清贫、不畏脏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民政工作的职能,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为弱者撑起遮风挡雨的伞,为弱者的幸福生活护航。

  镜头一:

  魏冬丽:“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

  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下称“一福”)医疗康复科,今年43岁的魏冬丽步履轻盈,看不出她为福利院的孩子们,每天从早上忙到晚上12点的疲惫。

  据介绍,一福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收养孤寡老人和孤残婴幼儿,同时为社会老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

  “生活环境和工作岗位改变了我,也锻炼了我。”魏冬丽说,随军到长沙安置就业前,她是一名护士,但那时护理的对象是成年人。在这里,她护理的对象是孤残儿童,最小的刚出生几天,最大也只十几岁,都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大部分还患有重大疾病或肢体残疾,没有自理能力。

  “来到新岗位,就得努力适应。”魏冬丽说。

  面对500多名有待康复的残疾儿童,魏冬丽不断学习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等多重残疾的康复、治疗知识。在一福工作14年来,魏冬丽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曾连续11个春节守在工作岗位没回家陪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她不能像其他主妇一样照顾家里,她的军人丈夫也常在外执行任务,他们上小学的儿子往往无人照顾。

  “自己孩子的家长会,通常托别人去代开,而福利院孩子的家长会,自己参加了好几次。”魏冬丽说,对儿子,她有几分愧疚。

  在魏冬丽的记忆中,有一个叫胡卓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同龄。“胡卓进福利院时不到10岁,因缺少家庭的关爱,性格冷僻,不好学习。”魏冬丽说。

  为了让胡卓爱学习,魏冬丽早晨带他吃早餐,送他去学校。特别是有一年春节,魏冬丽像往常一样没有跟老公和小孩一起回家。当胡卓问她“为什么没回家”时,她告诉胡卓,因为工作上走不开,也正好陪他一起过春节。

  “这个春节对胡卓的触动很大,自此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听话,爱学习了。”魏冬丽说,“孤残儿童是不幸的。我们只能尽最大可能康复他们的身心,他们健康快乐是我们的追求”。

  如今,魏冬丽已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医疗康复科科长。今年,她还被评为了长沙市劳动模范。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心中,魏冬丽就是他们可亲可爱的“天使妈妈”,她用爱为这些“折翼天使”插上了快乐飞翔的翅膀。

  重度烧伤的刘嘉心灵手巧,通过学习手工制作,成为了一家公司的巧克力制作师;患有侏儒症的王昭写作能力出色,魏冬丽把她推荐给了“半边天基金会”青少年项目期刊编辑部……

  魏冬丽说,她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有了事业支撑之后,她还会想着如何帮助孩子成家。

  曾经,大龄女青年李燕一直是魏冬丽的牵挂,她也一直在为李燕物色合适人选。李燕37岁那年幸福出嫁。魏冬丽像妈妈一样,亲手为李燕布置新房、穿嫁衣,含泪把孩子送到了新家。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