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人的工作服里都装着一个小笔记本,心得、故障、实际数据随手记录,定时总结 ◇计算出组装一台发动机要几百道工序、3天时间,据此开创“倒班操作法”,缩短装配时间80%以上
金牌班组:干“收口”活的“李志强班”
中工网记者 刘旭
“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坚守、刻苦钻研、凝心聚力的团队意识。”5月6日,在沈阳市职工学习“李志强班”先进事迹座谈会上,沈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王翔坤这样评价。4月24日,52人组成的“李志强班”赢得了由中宣部和全国总工会首次联合发布的“最美职工”称号,也是唯一获此荣誉的集体。
“李志强班”是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的一个班组。如果将发动机的管路比作人体的血脉,将发动机的各个系统比作人体的器官,只有连接血脉的器官才能协调运作。“李志强班”的工作就是搭建、安装各个系统之间的管路,从而形成一台完整的发动机。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李志强班”干的就是“收口”的活儿,他们的装配工作是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产量能否完成,质量是否过关?这个班组是关键。
大个,皮肤白净,头发稀疏,这是班长李志强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初到工厂时,深受第一代全国劳模马德有精神的影响。每天都随身带着笔和小本子,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追着老师傅问这问那。多年过去,李志强仍保持着这个习惯。如今,他这股劲头也传递给了每一位组员,人人的工作服里都装着一个小笔记本,心得、故障、实际数据随手记录,定时总结。遇到问题无论大小,组员们都会聚到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找出故障的原因、装配的最好方法。
“倒班操作法”是李志强班最大的创举。李志强发现,由于装配步骤多,过程复杂,全过程只能一人完成。每个装配工一天工作14个半小时,有时为了抢进度还要加班加点,工人经常疲惫不堪。能否实现两人倒班干一个人的活?这样只要每个人定时定量完成,下一个人按着节点继续干就行了。为此,“李志强班”群策群力,研究怎样将工作量细化。他们将一台发动机分成4等份,4人一组完成一台机器的组装。并将每步操作细化成60~90个工序,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时间控制在5~15分钟,计算出组装一台发动机要几百道工序,3天的时间。同时将每个小零件以目录的形式记录成册。一整年的时间,“李志强班”通过模拟操作,干活快的和干活慢的同时完成一道工序,算出每道工序完成的平均时间,编写了一个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交接的倒班指导,这样缩短装配时间超过80%.2013年底,李志强将“4人一组二班倒”调整为“3人一组三班倒”,仅用了99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相当于全年生产任务的工作量。
航空发动机漏油问题一直被视为行业瓶颈,组员们经常聚起来对频发部位进行分析,总结出管路漏油三大原因,有效降低了发动机漏油台次,减少了发动机重复试车次数。2013年,发动机出现漏油点,工厂紧急找来李志强排查。在试车台上,李志强用研磨膏反复研磨管路接头,没有发现任何伤痕和漏点,为了能够排除故障,班组成员将发动机分解,把管路连接在一起,在试验器上通过压力测试发现管路存在制造缺陷,将导管返回制造单位,避免了重复试车费用1000余万元。
除了装配外,“李志强班”还经常上试车台排除故障。夏天的试车台热得如同桑拿房,冬天却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由于发动机试车后达到400摄氏度以上,手一碰就被燃油管灼起了水泡,经常是前面热得冒汗,背后吹着刺骨冷风。一次,上级要求“李志强班”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找出试车台上某发动机的故障。全体成员坚持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一次又一次地拆卸、装配、试验,用了22天完成了9次分解10次装配,测量了上万个基础数据,终于排除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