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霸州老刘和他的书店(图)
//www.workercn.cn2015-11-13来源: 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有趣的书店,有意思的人

  在霸州最繁华的地段,文丰书店那块蓝底白字的木牌子、两扇玻璃门显得颇为简单,而就是如此不起眼的一家小店,里面却别有洞天。走进书店,60多平方米的屋子约有4万册图书。墙壁四周及中间的书架上挤满了书,有的更是平地而起,虽略显凌乱,却让爱书之人心中萌发出一丝激动之情。文学类、历史类、政治类、书画类、宗教类、医药类、机械类、教辅类等,畅销书、常销书,新书、旧书,简体本、繁体本……都可以在此找得到,好似一座小型图书馆。“全而精”也是书友们对它的概括。

  记者随手一翻,《霍乱时期的爱情》、《傲慢与偏见》、《荆棘鸟》,《随园诗话》、《芥子园画谱全集》、《胡乔木传》、《纳兰词新解》,线装本的《本草纲目》、《千金方》,以及“历代名家书法经典”“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这类书籍占了约3/4的比重。一个县城书店有如此格调,实在令人赞叹。“读书的品位是可以培养的。”老板认真地解释,“这些年,书店的格调,书友与我的鉴赏力都在提升。”

  经营书店,日子平平淡淡,所幸会遇到有意思的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或许性格使然,或者军人风格,身为老板的刘新友很少主动问候客人、与其聊天,更像一个旁观者,但恰因如此,书友们可以更自由、随意地翻看店里的书,包括一些比较“名贵”的书,有的书友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正在翻看字画的张志华已经70多岁了,与老板是忘年交。张志华是一位农民,从老板摆地摊开始便一直“追随”。如今,他是一位古陶器、文房用品收藏家,他的画作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他常感慨:“如果没有文丰书店,我何谈提高呢?”张志华回忆,很早以前,新华书店的书都是放在柜台里,他喜爱的刘奎龄的画集,好似文物一样被玻璃罩着。那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其实就是对书和知识的强烈渴望,而刘新友的书摊可以不限时间地翻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他的需求。

  另一位常客是中学老师黄海声。他与老板是10多年的至交,因书相识,因书成友。进入黄老师的博客,便可看到,《中国文学八论》、《郑振铎日记全编》、《选堂序跋集》等多年买书、借书、换书的记录,他创作的有关文丰书店的散文、诗歌,与老板一起逛北京书市的见闻与感受,两人在小餐馆里喝酒、聊书籍版本等的文字……多年来,黄老师的大部分时间与活动都与文丰书店紧密相连。他打趣地形容:“如果此时你找不到我,那我不是在霸州文丰书店,就是在去文丰书店的路上。”

  无论身份地位,只要你爱读书,这里就很欢迎。如喜欢南怀瑾的卖菜的段师傅,偏爱文史哲类书籍的公务员毕国友,在他们眼中,文丰书店不仅是一个购书场所,更像是静谧、自由、不被打扰的栖息地。

  当然,书店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如买英语口语教程的中学生顺带买两本动漫,带着孩子来买绘本的王女士也为自己挑选了两套字帖,也有翻阅数小时一本书都不买的顾客,更有为了一块钱而讨价还价的老爷子……一位家住北京大兴的大爷,因一本书特意从北京赶来霸州,从最初未找到的失落,到老板几经登高翻找终于帮他寻得的满足与激动,那副孩子气刘新友至今记忆犹新:“在帮他找书的同时,我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