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丰碑,矗立在太行山上(图)
//www.workercn.cn2016-05-31来源: 中工网——《河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山区要脱贫,必须要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

  熟悉李保国的人都知道,他没架子,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教授”:脸庞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尘土、两脚泥巴,扎在人堆里和农民没啥两样。

  天长日久,奔波在田间地头,皮肤黑,成了李保国的新“标志”,他常常自嘲说;“我是最‘黑’的大学教授”。

  有人说李保国“土”,但他知道,是因为“土”,农民才能跟他“交心”。

  “跟农民讲话,不能把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那一套搬来,得把技术变成农民能听懂、能记住、能做到的话。”李保国说。

  他专门为农民总结的“口诀”通俗易懂,简单易记——

  “去掉直立条,不留扇子面”“见枝拉下垂,去枝就留橛”……“跟农民说话就得通俗易懂,满嘴是术语,谁还听?”李保国说。

  时间一长,农民都喜欢跟李保国打交道,把他当做“亲人”“近乎人”,更把他当作脱贫致富的“财神”。

  一次,他开车经过河北内丘县摩天岭村遇到堵车。村民听说他急着回保定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人群中有人喊道:“把我家院墙推倒,让李老师的车过去!”

  没容李保国阻拦,几个人一拥而上,硬是将一村民自家院墙扒开一个口子,让车开了过去。

  农民把他当“亲人”,他更是把农民的事儿常挂在心上。他手机通讯录里超过三分之一的号码都是普通农民的。

  由于咨询的人太多,他干脆根据大家的需求,把一个个人名改成了“井陉核桃”“曲阳核桃”“栾城杨核桃”“平山西北焦核桃”“平山苹果”……

  “山区要脱贫,必须要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李保国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自己的科研团队和学生。

  对学生“严”,李保国是出了名的。

  每名研究生一入学,就会收到一张任务清单:第一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第二学期开始在去农村试验基地实习一年……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时间表。

  他专门教学的科研团队和学生建的一个微信群叫“桃‘李’之家”,群里他给自己起名叫“老山人”。李保国就像“农民”一样,质朴无华,执着坚韧。

  农民们心中,他是“知心人”,在学生眼中,他是“主心骨”。

  30多年来,李保国把课堂建在农村基地,把学生带进太行深山,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在与农民群众的结合中,他先后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

  2010年,岗底村191名果农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搞科研就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春播秋收,脚踏实地。扎不进泥土地,就长不成栋梁材。”他说。

  李保国走了,那句“我要把我变成农民”的话语,依旧回响在他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的百姓心中,久久回荡、沁人心脾。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