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海军工程大学原教授董文才被追记一等功
//www.workercn.cn2016-08-22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向往淡泊艰辛的科研生活

  “我向往淡泊艰辛的科研生活,我尊重所有为我国科研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希望有一日我能成为其中的一员。”1989年,董文才报考原海军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前身)硕士研究生时曾许下献身科研事业的愿望。他多次谢绝地方高校的高薪聘请,放弃优厚的待遇条件和工作环境,23年矢志科技强军,坚持瞄准前沿、紧盯战场,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投身科学研究之中。

  2010年,董文才带领科研团队向具有探索性的科研课题进军,他们提出了一种既可以在水面高速航行又可以在水下潜航,并且能够在水面—水下之间快速变换的新概念船型。

  “这是把水面高速艇和潜艇的优势集于一身了,但水面船和潜艇的设计差别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怎么可能?”在讨论会上,这种想法刚提出来时,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所有与会专家的否定,种种质疑一时间向团队袭来。

  不少团队成员心里开始犯难,但董文才丝毫没有动摇坚持原创新船型的想法。他悉心听取并记录着每一条与会专家的疑问,鼓励和带动团队成员精心研讨,针对所有提出的问题,一步步从力学基本原理出发,逐条通过机理分析论证了新船型的可行性。在项目申请终审评审会场的整个答辩过程,董文才连续数小时站着完成,在场专家无不被他激情昂扬又非常缜密的汇报所折服,最终成功申报并圆满完成了总装探索一代“新型快速作战平台”的研究。

  近年来,董文才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项目、总装“探索一代”重大型号科研、产学研结合项目以及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在前沿船型开发、复杂水动力问题的理论研究、自航模及实船试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形成的科研成果经鉴定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陆续得到实际应用。这些项目每一个都是领域前沿,极具挑战,充满了艰辛。每次遇到难题,他都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补给作业状态下运动性能研究”是保障大型远洋舰船正常执行任务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2012年底,由于部队迫切需要可行的补给方案,试验时间由原计划的90天调整为不到50天,缩短近一半时间。是否要缩减试验方案?董文才一锤定音:“保证测试密度不变,只做顺序调整,优先保证重点工况。”

  在武汉理工大学试验场,他们在水池边架起床板,把人分3拨,24小时轮班倒,人不停、机器也不停。水池的设计能力是24小时拖4趟,而他们拖了63趟,连实验设备都被开足马力超负荷运转,被用到极致。

  有一次在华中科技大学做实验时,拖车电机承受不了负荷烧了,他们就在电机上加了个风扇,每跑一趟摸一下热不热,原来一个多小时拖一趟的速度,改造后半个小时就能拖一趟。

  43个日夜连续奋战,百米长的水池上,董文才带领课题组完成了1500多次工况测试,按期完成全部测试项目。这次测试,创造了试验场地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纪录。

  “只要是董教授做项目,不管什么时候,插队也让他先做。”见识过董文才工作起来不要命的劲头,几个合作单位的负责人心里由衷地佩服,都甘愿做他坚强的后盾。

  科研有许多未知数,需要大量探索、试验。在试验现场,董文才永远是站在最前面的,把最困难、最辛苦、最累的活留给自己。2009年冬天,董文才带领课题组在野外开展气泡船试验,天气转冷,他看到学生的衣服单薄,硬是把自己的棉大衣让给学生穿。早晨湖面最为平静也最有利于试验,董文才总是第一个起床,再叫醒课题组其他成员,遇到下雨,也是他第一时间告诉大家试验取消。

  试验起初的效果并不好,几经排查大家担心是船底的喷气孔被淤泥堵塞了,但是要确认就必须要下水摸排。

  当时天寒地冻,学生们争相下水。“大家都守住自己的岗位,让我来。”董文才边说边脱掉棉衣,到寒冷刺骨的湖水下进行摸排,在场人员内心里无不充盈着感动,整个团队攻关热情高涨。

  “董文才不抽烟不喝酒,他的病肯定是累出来的。”我国著名船舶结构力学专家、90多岁的郭日修教授在病床上听闻爱徒的病情,心中十分焦急,2016年元旦前夕,专门托人送去一箱苹果和营养品,“希望他平平安安”,表达对他的慰问和牵挂。

  “董文才不抽烟不喝酒,他的病肯定是累出来的。”

  1967年10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舰船性能教研室原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舰船水动力领域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

  工信部船舶高新技术项目

  总装探索研究重大项目等重点项目30余项

  被SCI、EI收录论文30多篇

  先后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国家发明专利4项

  被评为海军优秀共产党员、海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先后承担《舰船操纵与耐波》等

  10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培养博士、硕士27名

  指导完成的学位论文获全军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各1篇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

  湖北省优秀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各3篇

  被评为全军优秀博士、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