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1月,陈云从沈阳来到哈尔滨,主持中共北满分局工作,亲自指挥剿匪、土改、支援前线,为的是把北满建设成为全东北大后方和最巩固的根据地。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后,东北全境解放,大批干部随军南下。中共黑龙江省委从北安迁至齐齐哈尔,张启龙任省委书记,赵德尊任副书记,陈雷任省委秘书长兼省工会主席、团省委书记。他经常回忆这段朝气蓬勃的日子:“那时,省委机关的同志,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保持着我们党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省委只有一辆吉普车,给书记和副书记轮流使用,其他同志都是步行上班,下乡时背上行李就走。同志们没有任何怨言,没有一个人叫苦,也没有人为待遇高低争吵闹情绪。大家一心一意为革命工作,为建立新中国做贡献。同志们以艰苦为荣,以贪图享乐为耻。那种精神风貌,每逢回忆起来都让我感慨不已!”
1949年7月下旬,全国总工会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东北地区出席会议的代表在东北总工会主席宋平带领下,乘火车到北平,住在西单大街路西一条小胡同里的花园饭店。会议由李立三(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组织学习和讨论。8月初的一天,会议通知与会代表下午3点集合,坐上一辆大汽车,送到北京饭店,安排在一个大餐厅等候。傍晚时分,进来了十几名警卫人员,不大工夫,中央领导同志来了,啊!原来是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李富春等同志,大厅里立即响起热烈掌声。
毛主席身材魁梧,大步走来,刘少奇、周恩来等紧跟在后。毛主席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陈雷第一次见到伟大领袖,回想抗日战争艰苦的年代里,东北抗联与中央失去联系,无时无刻不想念延安、想念党中央,想念毛主席!今天终于见到了毛主席,见到了党中央这么多领导同志,离得这么近,看得这么真切,他心情无比激动。
李立三同志举着酒杯站起来说:今天,工会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望大家。让我们为中央领导同志的健康,为会议的成功,干杯!会场顿时活跃起来,一些曾在延安工作过的同志都到毛主席这一桌去敬酒。周恩来更是活跃,到各桌去看望会议代表。陈雷恰好坐在毛主席身后一排桌子。大连市工会主席沈策用手捅捅他说:”走,咱也给毛主席敬酒去!“于是他俩便走到毛主席跟前,恭敬地敬上一杯酒说:“祝毛主席身体健康!”毛主席高兴地同他们握手,说:“谢谢你们!”此后,陈雷多次赴北京开会,多次见到毛主席,聆听毛主席的讲话。
(三)
建国后,陈雷于1952年8月至1954年8月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省政府副主席、主席,1954年8月,根据中央决定,黑龙江省、松江省两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陈雷任省委常委、基建工业部长,1958年到省政府任副省长,直到1966年8月。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陈雷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像一匹驰骋塞北的战马,又一次踏遍了黑龙江的土地。国家“一五”期间苏联援助156个项目中有22个项目落户黑龙江,他深入到这些骨干企业的建设工地一线指挥。闻名全国工业战线几十年的先进典型——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马恒昌小组,是他最早发现培育起来的。1958年3月,他带领工作组到国营庆华工具厂、建华机械厂、华安机械厂等企业蹲点,集聚大家智慧,总结出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和业务改革的经验(简称“两参一改”经验),上报省委,省委高度重视,呈报中央,得到了毛主席肯定,在全国推广。使他最难忘的,还是全力支援大庆油田建设的一幕幕往事。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黑龙江省委全力以赴支援大庆石油会战,在1959年9月就已经开始了,省委决定成立支援大庆石油会战领导小组,用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的话说:“把这个领导机构作为支援大庆石油工业基地的政治部和后勤部。”省委常务书记强晓初任组长,陈雷和吕其恩(哈尔滨市长)、于杰(嫩江地区专员)任副组长。在茫茫荒原上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石油工业基地,谈何容易。筑路、盖房、电力供应、工业用水、物资运输、安置转业官兵,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必须又好又快去落实。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处于困难时期,粮食不足直接影响几万人的大会战。省委召开常委会研究并提出:就全国而言,粮食虽缺,但石油更缺。宁可我们自己挨饿,也要解决石油工人的吃饭问题。就这样,黑龙江人紧衣缩食,从省委做起限粮节餐,省市直属机关食堂里一度全是高粱米饭、酱油汤,把省下来的面粉、蔬菜运往大庆。陈雷还有一个建议,化作了感人镜头:西伯利亚寒流袭入松嫩平原,气温骤降至零下40度,从四川、陕西、新疆等地云集大庆的石油大军,一下火车,在安达、萨尔图车站搭起的休息大棚里,每人先喝上一碗热面汤,吃上两个热面包,再奔赴各自工作岗位。陈雷作为省委支援大庆石油会战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负责协调全省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中,陈雷是黑龙江省第一批被打倒的“走资派”,1966年10月关进省公安厅监狱,随后不久他的夫人李敏(时任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党委书记)也被关进同一个监狱,却不能见面。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他获得了解放,到省建委当主任,1977年12月担任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79年任省长。那年,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杨易辰、李力安、陈雷等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切地问陈雷年龄,陈雷回答62岁了,邓小平不由说道:“有点可惜喽。”
陈雷并不觉得自己已到暮年。他常说一句话“要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追回来”。他1979年12月至1985年5月当省长期间,坚持咬住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一抓到底。他一手抓国家重点工程,大庆30万吨乙烯工程(当时在全国率先开工的同类工程,唯有大庆)进展,一个月至少与省建委、计委的同志跑一趟大庆,检查督办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艺管线、铁路公路、引进设备、投资完成等实际情况。1982年6月21日,陈雷向省委常委会汇报后,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向党中央国务院呈报了《检查大庆乙烯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好评。
另一方面,抓的是以糖、乳、涤纶、亚麻为重点的地方工业项目,改变黑龙江省“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的产业结构弊端。1984年11月4日,陈雷陪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荣毅仁视察黑龙江兰西亚麻纺织工业联合公司,非常兴奋地说,“这个企业是我省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合作的第一个大项目,是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发展资源优势经济的重大成果,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这个项目的本身。”30多年过去了,兰西已成为闻名全国行业的亚麻之城。
1986年,已卸任省长职务的陈雷,应邀出席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合龙现场并讲话。他的讲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建设者:“在松花江上建设一座现代化公路桥梁,是全省3700万人民多少年来的心愿,你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战胜了三年三次大洪水,在高寒地区创造了冬季施工的新经验,坚持科学建桥,高速建桥,安全建桥,创造了提前合龙的全优工程,为美丽的哈尔滨增添了壮丽的一景。”现场不少人落泪了,老省长也落泪了。工程总指挥、省交通厅主要负责人卢景泰告诉记者:这是陈省长亲自抓的重点工程,几十次来工地现场指导,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奋斗。大桥通车那天,桥头上立起的陈雷书写的牌匾“松花江公路大桥”七个大字遒劲夺目。这个大桥成为哈尔滨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快速发展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