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陈雷一生挚爱书法和诗词。早在1983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陈雷诗抄《露营集》。待到1989年8月再次修订发行时,引起广大读者关注。著名文学评论家毛大凤、贾非、季夫等人评论说,这是一曲火焰般燃烧着的爱国主义激情战歌,是一部纵观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史诗。《露营集》择辑了百余篇旧体诗,以七言四句的《九月》开篇“北国天低蔽战云,鸱鸮号叫泣烟尘”,一直写到抗战胜利“胜败似须逢九月,艰难奋斗十四春”。书中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与重大战役约40次以上,有讴歌抗日将领的长诗《赵尚志将军之歌》,也有描绘老交通员的《老乾姜之歌》:“搭座帽儿山,自在路云天,一见老头子,山河亦腾欢。”有以白描直朴的手法炼成的佳句,如《从军行》云:“人赏苍穹阔,马驰古道荒。国人同命运,异地亦家乡。”又如《关山秋月》:“松谷水潺潺,群峰争摩天。溪流径自去,征人不知还。”更有经历了战斗过后以丰富的感受追忆的全过程,如《库楚河突围》,开头写道:“日淡影近午,天晴雪凄迷。汗水湿衣衬,冰雪上眉须。”接着写:“烽火鏖战日,何以暮来迟。几番冲杀过,战友亦见稀。”“敌踏雪吱叫,又传几声镝。手握枪支紧,射击待近夷。”末段写:“挥泪别亡友,复仇当可期。轻出西林外,又遭敌狙击。”这种战斗场面的诗篇,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这些血与火铸的诗句,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那场浴血奋战的惨烈斗争,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它只能出自老一辈革命家的手笔。从这种意义上讲,陈雷以蔚然磅礴之势和乐观主义情操,以旧体诗形式再现东北抗联可歌可泣的斗争画面,把东北抗战的史诗和抗联队伍的神韵烙印到了自己生命之中。正是他在战争年代的积累和辛勤创作,以其“雄豪悲壮,真淳自然”的艺术价值,填补了这个时期东北诗词文学的空白。应当说,这是留给后代具有史料性的艺术珍品和文学财富。
1988年6月,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为陈雷出版一册诗书合璧的作品选,作品以陈雷自书抗联时期的诗篇为主,笔墨交融,笔随意行,不但振颤着诗的亢奋豪迈节律,而且蕴含着书法的恢宏大度、嵬然磅礴。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为本卷题写书名,著名诗人臧克家亦欣然命笔,题句赞道:“笔底春雷动地来。”
陈雷与谷牧(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是老朋友,曾在一起谈诗论艺。谷牧亲贺《陈雷自书诗词选》出版问世,抽暇为此书作序。在序中写到:“陈雷同志在繁忙的政务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仅吟诗填词,而且还挥毫泼墨,创作了许多书法作品,细观陈书,用笔遒劲有力,仪态端庄潇洒,有凝重浑厚、气势夺人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风格。
1988年末,71岁的陈雷辞去省顾问委员会主任职务,开始了晚年离休生活。陈雷离休后,仍然关心黑龙江的振兴和发展,仍然尽心尽力为省委、省政府出谋划策,为全省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06年12月初,我再次去看望病危中的陈雷。他已经不能说话了,轻轻摸着我的手,苍老的眼眶里噙着泪花。也许我知道他想说什么。这位在黑龙江奋斗与奉献了一生的老人,深深爱着这片神奇的故土和善良的人民。可能仍有一件事叫他放心不下。2002年春节,胡锦涛(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黑龙江视察工作期间,特意去哈尔滨市鞍山街11号院看望陈雷、李敏夫妇。言谈之中,86岁的陈雷拿出一封信郑重地交给胡锦涛。这封信的内容是建议党中央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
2006年12月5日,陈雷在哈尔滨辞世,享年89岁。陈雷是中共八大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是第一、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第五、六、七届党代会代表,第三、五届黑龙江省人大代表。
这些年,陈雷曾生活过的小院鞍山街11号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年过九旬的李敏,把小院另一位领导同志腾出来的住宅(省里特批)装饰成东北抗联纪念室,几个房间挂满了当年东北抗日联军英雄烈士的画像及事迹,还有李兆麟等人创作的《露营之歌》等革命歌曲。她组织了一支由抗联后代和志愿者组成的抗联宣传小分队,经常深入到农场、县乡和革命老区进行演出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最醒目的是陈雷生前精心雕刻的几十块石板。他先是在宣纸上写出一幅书法,再用浆糊贴在磨好的黑色石板上,等干后就开凿。那时还没有电动刻刀,只能用锤子和凿子。陈雷和身边工作人员花费了十余年的功夫,直到把小院墙壁上布满了各种形状的雕刻石板,老人家才肯罢休。这些石刻的书法篆、隶、楷、行、草诸体俱全,一锤一凿既展示了他的书法艺术,又生动体现了他那强大坦荡的内心世界。
今年4月召开的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张庆伟的工作报告中,向全省党员和人民发出的庄严号召,强调要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倘若陈雷听到了这个消息,一定会笑傲九泉。
我想,这是对陈雷老省长最好的缅怀和纪念。(吴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