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新乡贤周长芝:老人的好女儿

本报记者 刘博超
2018-02-17 08:33:20

  【新春走基层·欢喜过大年】

  大年三十,在江苏徐州,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周长芝一早就带上给老人准备的礼品,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昨天给老人发了新的棉衣棉帽,忘了带肥皂卫生纸,这趟得带过去。”周长芝说。自从7年前接手第一家养老院,探望老人、给老人拜年就成了周长芝大年三十的主题。

  记者随行来到了徐州市鼓楼区白云山老年颐养院。这家养老院原址是一家企业的技工学校,2017年才改建为养老院。周长芝说:“前年底作为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去北京开会,老人们很激动,有的还把总书记和我握手的电视画面打印下来,挂在墙上。那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再开一家新院,让更多的老人能老有所养。”

  周长芝的愿望实现了。走进颐养院,80岁的苗兴兰老人走上前打招呼。“新年好!新年好!”不一会儿,院子里、屋子里的老人都走上前来。记者走进苗兴兰老人的房间,两张床、两张桌子、几把椅子,空调、电视一应俱全,门上窗上都贴上了喜庆的年俗装饰,和煦的阳光照进窗子。“我是从别的养老院转来的,有一次路过,看到这里干净整洁,伙食不一样,试着住了一段时间就不想走了。”苗兴兰说。

  这时,91岁的马兆伟从外面回到了院子。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刚去了邮局,给侄女寄了点年节的东西。“我弟弟也87岁了,一家人生活在南京,我没有儿女,老伴也走得早,他们是我最亲的人了。”

  去年,马兆伟老人完成了一个夙愿,去南京和弟弟见一面。由于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兄弟二人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书信传递终究难化思念之情,老人想去见个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去年9月初,周长芝收到通知,去南京参加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她想,能不能把马兆伟老人带去,圆他的团聚梦呢。民间有句俗话,“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周长芝把这个想法一说,很多老人悄悄劝她不要这样做:“老年人的身子骨经不起折腾,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责任可就大了”“吃好住好服务好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大家的反对声并没有动摇周长芝的想法:“能让弟兄俩在有生之年见一面,这风险值得一担。”

  订高铁票、联络接站、安排行程,在周长芝的照料下,马兆伟老人兄弟团聚了,两人一见面,抱在一起哭了。回来后不久,周长芝收到了马兆伟弟弟写的书法“人民的好女儿!国家的好女儿!老人的好女儿!大爱无疆!”“比亲闺女还亲,去南京的火车票我走哪都带着,忘不了。”马兆伟说。

  “做好事是有福报的。去年我获选全国道德模范,一年之内两次见到总书记。总书记对我说,‘代我向老人们问好’,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为养老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心。”周长芝说。

  7年前,为了照顾母亲收养的十几位孤寡老人,周长芝辞任中学校长,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年公寓。从一开始的焦头烂额,到困难时期卖房子、卖股票、拉上亲戚朋友当义工,周长芝的养老院渐渐在徐州有了名气,“这家养老院办得用心”,口耳相传,想来住的老人排起了队,两家、三家、四家,周长芝的养老事业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政府、社会的扶持。“母亲的遗愿是我的初心,社会各界的厚爱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周长芝说,“来年我想扩大床位规模,让更多想来的老人住进来,还要探索医养结合、与老年大学合作,让更多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本报记者 刘博超)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2017让我们一起回味朋友圈里那些感动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五朝老将”张昊:坚持源于热爱 未来尚未确定

      新华社平昌2月15日电 平昌是花滑老将张昊的第五届冬奥会了,他最终在这里获得双人滑第八名。赛后,33岁的张昊说,能坚持滑冰还是因为热爱,不过他和搭档于小雨还没有决定是否滑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

  • 隋文静/韩聪:2022年,你们都等着

      新华社平昌2月15日电 虽然与金牌失之交臂,遗憾不已,但是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银牌得主、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表示,今天的遗憾会变成动力,激励他们在下一个四年继续奋斗。隋文静霸气地说:“2022年,你们都等着!”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男装高级定制“圣地”的东北女孩(图)

      黑眼睛、黄皮肤的全英梅在伦敦这条被誉为男装高定“圣地”的萨维尔街并没有违和感。她亲切地招呼客人,不时和英国合伙人沟通,驾轻就熟处理着店内各种事务。

  • 缪雅琴:女茶商的“发展经”

      “每年过年前,我们家都会腌制一些腊味,将其中一些送给我们的老客户。”加鹏茶楼的老板娘缪雅琴指着挂在二楼阳台的腊肉和盐水鸡说道。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街道龙井村,探寻龙井村背后的脱贫致富故事。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