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李天玉 跟污水“较劲”不含糊(图)

2018-05-02 08:56:14

  

  开栏的话

  五一前夕,全国总工会命名了新一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北京晚报采访了五位获得全国表彰的先进典型,从他们事业的足迹,看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借他们言行的力量,巩固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人物小传

  李天玉,高级工程师,1982年生,2010年6月参加工作,2013年12月清华大学博士后毕业,现任碧水源研发中心工艺研发室主任,集团党委委员。自参加科研工作以来,主要承担了20余项市级以上水处理工程项目、8项重大科研项目。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资助、怀柔区优秀人才等奖励。

  挽起裤管在污水处理厂登高爬低、撸起袖子徒手抓捏脏臭的污泥、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研发污水深度净化技术……这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艺研发室主任李天玉的工作常态。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大都市,即便是马桶排出的生活污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李天玉的目标,就是让生活污水最大程度资源化,让水资源能够更高效地再生循环。

  现场

  神奇膜丝还清污水

  怀柔雁栖经济开发区,聚集着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还没走进厂区大门,就能听到哗哗的水声,走进大门抬头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造型特殊的喷泉:白色的空心柱一字排开,水流在他们四周和内部往复循环。“这些叫膜生物反应器的膜组件,可是我们的镇厂之宝。”李天玉说着,从兜里掏出了几根毛线粗细的白绳递给记者,“喷泉是放大款,这才是它的实际大小。”记者接过膜丝,拿在手中仔细观察,只能看到白线中间有孔,却看不出其他的特别之处。跟着李天玉走进她的实验室,很快就看出了门道。

  实验室里,大致可以看出污水处理的基本过程:污水管网里直接取来的生活污水浑浊、发黄、泛着臭气,加入活性污泥之后,生活污水呈现了浓稠、发黑的泥浆状态。李天玉递给记者的膜丝就成排地放置在泥浆当中,随着通入空气的搅拌作用,泥浆在池中不断翻滚,“在曝气的过程中,污水里的污染物通过污泥中微生物降解和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离作用,得到很大程度的去除,你可别小看这些膜丝,他们内部是有几千万个小孔构成的海绵状过滤层用来分离水和泥,这些小孔是头发丝的五百分之一,肉眼是根本看不见的。”而从这里分离出来的水,已有了清水的成色,李天玉说,再经过消毒处理,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了。

  降耗

  一年节省3.65亿元电费

  其实早在2006年,这个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就在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投产的全国各地的污水处理厂中应用了,至今累计每天处理2000万立方米的生活污水,每年可为国家增加70亿立方米的再生水,碧水源公司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从北京化工大学博士毕业的李天玉进入碧水源公司的研发中心,如何能让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更加节能高效成了她第一个研究项目。李天玉把记者带到一台万倍电子显微镜前,将膜丝放入显微镜,密密麻麻的小孔立刻展现在记者眼前。“这些小孔的大小、位置、角度,都会影响它工作的效率。”

  为了验证优化后的膜丝对污水处理有效,李天玉要经常观察膜丝的状态。膜丝必须接触污泥才能进行实验,虽然配备了防护手套,但李天玉经常不戴手套直接上手,“用手直接捏,才能感觉到膜丝表面黏滑和污染状况,戴上手套触觉就不灵敏了。”别看李天玉是个身材娇小的女子,跟脏臭的污泥打交道一点儿都不含糊。

  经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实验论证,李天玉和她的研发团队为小孔找到了最合适的“姿势”。用原来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处理污水,需要耗电0.2度/千瓦时,采用她们开发的节能型膜组件系统,将耗电量降低到原来的一半,按照全国每天2000万立方米的处理规模,每年可以节省电费3.65亿元,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1 2 共2页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蔺凯伊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后来的我们》,还是真正的赢家吗?(图)

    不同于去年“五一”档《拆弹专家》《记忆大师》等新片的平分秋色,今年“五一”档,刘若英执导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一枝独大,目前票房已经突破9亿元。

  • 中国男女队提前晋级八强

    19岁的王曼昱是首次参加世乒赛,这位世界排名第五的新星曾数次获公开赛冠、亚军,并在今年初助中国队获得世界杯团体赛桂冠。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奋斗的感觉最幸福——记在农村创业寻梦的“80后”黎伟

    “我从骨子里喜欢田园生活,也一直有个梦想,让乡村环境更美,让乡亲们生活更好,于是返乡后经营起农村淘宝服务站,又发起了生态共享农场项目。”黎伟说。怕家人一时难以接受,起初,黎伟是瞒着他们回乡创业的,没想到淘宝服务站经营得风生水起,引来众多媒体关注。妻子在电视上看到黎伟的报道后,才明白为什么他的脸会晒得乌黑,又为什么长期回不了家。

  • 台湾“流浪博士”沪上觅就业(图)

    从台湾中山大学博士毕业已3年,傅及光仍每天“流浪”于台湾4所不同的大学兼职教课,拿着每节700多元新台币的时薪,还要面临寒暑假没有收入,很多福利没办法保障等问题。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