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震后十年:672个孩子一个家

2018-05-08 07:58:56

  “孩子可以爱,但不能惯”

  八人一间的宿舍收拾得整洁干净。床头的被子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平整的床单鲜少出现褶皱,窗台上的杯具朝向一致,地面不能脏,垃圾每天扔,出家门必须报备......安康家园的每个人都知道,这里实行着半军事化的管理。

  “孩子可以爱,但不能惯。普通人家的孩子有父母,不说再为你遮风挡雨,但他在后边能推着,或者在边上能为你打气。咱们孩子面对风雨是360度无死角,都得自己扛。而且说实在的,他们羽翼未丰,哪怕是大学毕业,离开时也还比较稚嫩。”园长胡源忠说。

  他在孩子们的眼中是一个“严厉的爸爸”。当过兵的他,脸上总挂着严肃的神情。男孩只要在外跟人打架,不管什么原因,他都要先批评教育。周末一到,女孩子三五成群出去玩,要是碰上老问她们“作业写了没”的胡园长,脸上的欢笑马上消失。孩子们挺怕他的,在“胡爸爸”面前免不了要规行矩步。

  严格管教之中夹杂着摩擦和冲突,尤其在面对叛逆期孩子时,安康妈妈常被气哭。

  现在回想起来,彭豪觉得读职高的那三年,是自己最叛逆的时候。每天总想着玩,上课不认真,晚上也不好好休息,宿舍几个男生躺下后总爱聊到三更半夜。照顾他们的李书曼唠叨起来,他们觉得烦,不爱听,有时候还会杠上几句。火气一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句“关你什么事?你管我干什么?”就随口砸了过去。

  过后冷静下来,彭豪又后悔了,他知道阿姨肯定会伤心。但这个犯错的男孩儿又拉不下面子去道歉,只能在阿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在旁边插一两句嘴,“让她知道我做错了”。

  “我们就是要给他家的感觉,家人之间要互相包容理解,但也要有规矩,犯了错就得批评教育,这些都要有。”李书曼说。

 

  少年出走

  时间在这座院子里留下不少印记。十年间,白色的墙壁开始泛黄,新建家园时刚栽下的树苗已高至两层楼,安康妈妈的头上也藏了白发,孩子们逐渐拔高,一拨接着一拨离开家门,到墙外的天地刻画自己的人生轨迹。

  在安康家园生活了六年,彭豪想去看外面的世界。2014年,17岁的他刚从职业高中毕业就打算出去“拼一下,把自己养活,不再给家园和家人增添负担”。

  他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生长,地震后又有安康妈妈的照顾,突然要出去自力更生,李书曼总放心不下。更何况这是一个脾气火爆、看到伙伴被欺负就能干架的少年。出发前,李书曼一直叮嘱他:“刚出去肯定会吃亏,要学会忍”,“在外面做事要认真,把一件事做好了才叫把事做了”。四年前,他把这些话打包进行李袋,拉出了家园。

  现实世界跟想象的相差甚远。车间的流水线上,彭豪的工作只有一个——往汽车里加水箱。他从早忙到晚,十个小时一直重复这个动作,回到宿舍倒头就睡。不到两个月,他觉得“很烦恼,这样下去没有意义”。

  受委屈时,彭豪特别想给李书曼打电话,但有时还是放弃了——怕她白操心。等到阿姨打过来,问工作怎么样时,彭豪却笑嘻嘻回复:“还挺好的,很习惯。”

  拿了第一份工资,960块,他骑着电瓶车跑回安康家园,要请李书曼吃饭。“她照顾你那么久,赚了钱还是要回去看一下,不管是多少钱。”那天阿姨很高兴,还没吃完饭,就把账结了,“她觉得我们刚出来也挺不容易的。”

  那一天,彭豪烟不离手,一根接着一根,李书曼还跟以前一样唠叨他:“我说你少吃点烟,你这么年轻,等你活到七八十岁,烟龄都几十年,好吓人。”

  后来,彭豪换了手机号码,有段时间没联系李阿姨。其他离开家园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人也没能和安康妈妈联系。太久没收到消息,李书曼会想:“娃娃们现在在哪儿?过得好不好?”她心理还是担心:“这些孩子家里是没有人给他出建议的,也没人去问他在外面工作如何,各方面如何,没得人去关心他,最怕他们走上歧途。”

  “每一个人都是我的骄傲”

  最近,李书曼和彭豪联系上。让她感到意外又欣慰的是,汽车厂的工作,彭豪一直做到现在。他已经是一个车间管理员,月收入有五六千元,“我说阿姨觉得你能坚持四年挺不错的,给你个赞。”

  21岁的彭豪已经谈了一个女朋友,两个人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以前“月光”的他,如今开始省吃俭用,想尽快攒钱,好买房买车。

  十年来,624名离开家园的孩子,有282人步入大学校园,342人从职高毕业或直接就业。这群从地震中走出来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人参军入伍,有人还是在读研究生,有人当了老师,也有人成了人民警察......每一个人都是园长胡源忠的“骄傲”。

  时间退回2008年10月,成都安康家园正在建设,当时在民政局工作的胡源忠,被派去北京树人·瑞贝学校看望暂时安置在那儿的震后孤困儿童。教学楼的走廊上,他看到教室里站着三个来自重灾区的小女孩,她们正唱着一首歌:“我想有个妈妈,我想有个爸爸......”看到她们还那么小,胡源忠眼角泛光。

  这些年,长大的孩子逐渐离开家园,胡源忠倒也没怎么伤感,“走了一拨,后面还有一拨呢”。但他不知道最后一拨孩子离开时,自己会松一口气,还是感觉不舍,“也许要到那一天我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是个什么心情。”

1 2 共2页

来源:央广网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斜杠青年刘若英

      48岁的刘若英头一回做导演,她感慨,拍《后来的我们》,思考最多的一件事是:只要你真心诚意,就是会有遗憾,除非你根本不在乎那段情感。

  • 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闭幕 张震、周迅分获最佳男女演员奖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经中宣部(国家电影局)、教育部、北京市政府及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性电影节。二十五年来,始终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坚持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拍、大学生评”为特色,保持自身独特的品质和风格。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刘伟:十年磨一剑,不怕“狼来了”

      从不成熟到成熟,这是很多老牌企业都走过的成长之旅。上世纪90年代,佳都科技起步之初以IT电子分销作为核心业务,并没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处在价值链比较低端的位置。在刘伟的记忆中,这段经历是难忘的。

  • 戴彦武:屡败屡战不言弃

      他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戴彦武,是“80后”,出生于平江县余坪镇菖蒲村一个贫困家庭。初中毕业后,他南下广州,当过学徒、服务员,干过装修工,跑过货运。谈起创业经历,他称自己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