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科学讲堂吸引了众多小朋友认真倾听。
6月24日下午,中国科技馆一层报告厅内,以“疯狂理科生——顶级学霸是如何炼成的”为主题的“大家小课”科学讲堂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小朋友。台上,三位科学大咖结合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述了一堂含金量极高的人生大课,内容涉及科学知识普及、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兴趣等。他们发自肺腑的忠告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要懂得坚持,要有情怀”
今年,北京高考题中出现了以中国天眼FAST为背景素材的题目,我国重大科学研究走进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已为趋势。你知道“天眼”到底有多大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调试组组长姜鹏把“天眼”比喻成一口锅,如果在“锅”中盛满水,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分到4瓶水。他在详细介绍了FAST的研究过程后感慨道,前赴后继有三四代人为FAST坚守了22年,终于建成。FAST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这项超级工程改写了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
是什么支撑了22年的坚守?姜鹏用“情怀”两个字回答了这个问题。他鼓励年轻人,做事要懂得坚持,要有情怀。
“要博学,更要博爱”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张劲硕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以自己“学渣混入学霸圈”的成长过程,为小朋友带去了阵阵笑声,更为家长带来了新的思考。
张劲硕是个北京人,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北京动物园,一周一趟的节奏、手抄动物介绍的习惯,让他熟悉并爱上了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上学期间,《SOS水怪》《自然保护区探胜》等书籍的阅读对他影响很大,那时他立志“一定要去自然保护区了解、保护这些动物”。从初中到大学,出于爱好,张劲硕不断给各种报刊杂志写关于动物的文章,他回想道:“把自己理解的内容写成文章,是通向学霸的一条捷径。”
尽管没有考上理想的与动物相关的专业,但热爱动物的想法从未远去。因为一封信,让他有幸结识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张树义老师,于是,大学四年,张劲硕成了张树义老师的小跟班,也让他终于做上了自己喜欢的事。经过三次努力,他终于如愿考上了生物学研究生。
博士毕业后,张劲硕来到国家动物博物馆工作,一边从事动物的分类学研究,一边进行科学普及,他认为“这非常重要”。“现在的孩子缺乏对生命的关爱,应该启发他们不但要博学,更要博爱,引导他们更多地走进大自然,回归自己的天性。”
尽管自己从“学渣走进了学霸的圈子”,但张劲硕提醒家长们:“社会上需要各种各样的职位,不是所有人都能当科学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马云,我们应该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发展,鼓励他们勇敢追求自己所爱的事。”
“要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力学专家高云峰称自己为“创客”,他认为,创客就是能够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人,而他就是这样的人——上科普节目用的道具都是自己做的。他在清华创办了工作室,专门培养学生自己做东西。“你们看,这个木头做的指南车、自动发射装置、会爬坡的月球车都是我自己做的,很有意思。”高云峰指着PPT里的图片说,“在给学生们讲课,或者做科普节目时,一边讲一边用道具演示,原理更容易讲清楚。”
高云峰认为,如今发达的人工智能,让“知识就是力量”在这个时代已经不适用,因为机器人可以回答一切问题。“而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是未来的关键。”
而如何把知识变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云峰强调说:“要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经过内化的知识才能变成能力输出,才能去解决问题。而小时候正是内化知识的关键时期。”
说到小时候的培养,正是台下的家长最为关注的。高云峰指着PPT上几篇自己儿时的日记说:“上小学时我就对很多现象提出了问题,比如冬天为什么落叶,为什么棉衣本身不热,穿上却暖和等等。”
高云峰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总结道:“观察、思考与实践是把知识转换为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是我的经验。”
一场生动有价值的科学讲堂在三位科学大咖的耐心讲解中进行了3个多小时,小朋友收获了科学知识,家长则在培养“学霸”的路上多了一些启示。(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