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团成员牵头设立“桂苑·红星”圆梦扶贫基金,参与支援团场的拾棉花、摘葡萄等秋收工作,中考前为考生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在奉献爱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去年雷锋月,他们赴养老院陪老人聊天,为10多位老寿星过集体生日。4月,研支团与第五师86团一中共建“博雅图书室”,并为该校捐赠图书250余册。5月,研支团联合华中师大志愿者联合会举办了“大爱华师”衣物捐赠活动,为89团、91团部分贫困学生和连队职工捐赠衣物400余件。
今年5月,在支教团成员的努力下,第五师中学4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以参加华中师大研支团20周年纪念暨“筑梦华大·为爱同行”三地联动武汉游学活动。8(9)班的孔维宗登上小学讲台,给小学生上了一节数学课,第一次过了把当老师的瘾;7(9)班的张墉给年轻时从湖北黄冈去援疆的姥爷带回一个印着黄鹤楼的纪念品,替即将耄耋之年的姥爷圆了一场梦。
两年前,在华中师大服务新疆的第十个年头,支教团成员给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张春贤致信,汇报10年来华中师大在兵团教育教学、志愿服务工作,张春贤在信上批示:“研究生支教团新疆服务队10年支教、奉献新疆,志愿精神值得弘扬。”
“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去关心别人”
一年的支教生活,每位支教团成员都用身上的青春正能量、新思维、新观念影响着孩子们。
这一年,初二年级的陈安阳在徐佳晨的影响下,爱上了历史,也爱上了读书。去年寒假徐佳晨没有回家,她每天都会用软件录一个历史小故事的音频,分享到班级群中供大家学习。
陈安阳的妈妈林咏梅对此赞不绝口,她既称赞徐佳晨的爱心和责任心,也感慨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林咏梅鼓励陈安阳“要珍惜这样的好老师”,并将故事链接分享给有孩子上学的同事。
8(9)班的朱璇和徐佳晨“亦师亦友”,和父母吵架后常常是徐老师帮忙开导。徐老师的历史课改变了她“上课就是划课本”的看法,历史成绩从80多分提升到90多分。
2015年,第三批赴疆支教的高扬在回武汉6年后重返支教学校,“找寻美好的回忆和牵挂的人”。
6年时间,曾经的“问题学生”王硕和黄浦一郎都已大学毕业,在乌鲁木齐工作。二人把自己的改变归功于当年高扬的关心帮助和正确引导。
王浩翔曾就读于第五师高级中学,高一时遇到王彤音、余音两位支教老师,高二又遇到白烨林,闲暇时,“白哥”还会带学生们一起去玩。这些支教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了对大学规划尚不清晰的王浩翔心中的“引路人”。后来高考填报志愿,他将武汉作为重点报考城市,并成功被武汉科技大学录取。
支教经历也给队员们提供了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让他们在奉献中实现师生共赢。
大学时,刘沛泽曾“攒够40双袜子再一起洗”。初到新疆,每洗一个碗都要挤一次洗涤剂,洗完后接水还能接出一碗泡沫。如今,他做糖醋里脊十分拿手,“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去关心别人”。
“每当想起在新疆兵团支教的那段岁月,就非常振奋。”早已踏上工作岗位的老队员白烨林经常用这段经历来激励自己。
“只要我到武汉,一定要去华中师大一趟。”与历届支教团接触,第五师教育局局长周会林与大家结下了深厚情谊,“华中师大的教育援疆让第五师教育事业受益。”
周会林说,支教团成员在提高学生文化层次、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带动一大批教师,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教育教学水平,为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刘振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