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36年义务讨公道——对话“慰安妇”民间调查者张双兵

2018-08-14 15:26:59

“他为她们”:36年义务讨公道

——对话“慰安妇”民间调查者、《大寒》线索人物张双兵

张双兵在《大寒》中本色出演。

  2018年8月14日,第6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揭露日军“慰安妇”暴行的影片《大寒》在全国各大院线复映。“慰安妇”民间调查者、乡村教师张双兵,是《大寒》中的线索人物。他从1982年起,迄今共采录了127位“慰安妇”幸存者的证词,著有《“慰安妇”调查实录》《炮楼里的女人》,还曾16次带领老人们远渡日本“打官司”。然而,官司屡诉屡败,老人们也一一离世。在《大寒》中,张双兵本色出演,以纪实讲述的方式,展现了这些老人的悲惨经历。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专访了张双兵老师。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姜军旗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前不久,96岁的曹黑毛老奶奶在山西盂县家中病逝。《大寒》中127位“慰安妇”幸存者已全部离世,对日索赔官司会不会难度更大?

  张双兵:老人们都不在了,官司肯定更难打了。人走了,理走不了。这个公道一定要讨下去。老人走了,还有她们的子女。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您当初为什么开始做“慰安妇”调查走访?

  张双兵:1982年我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西潘乡高村小学教书。那年秋天我在地里见到一个老太太,看上去非常可怜。村里人告诉我,老太太叫侯冬娥,年轻时人称“盖山西”,就是说相貌在山西都数得上号。日本人曾两次把她抓去做“慰安妇”。老人就一孔石窑洞,一张破苇席,生活非常苦。当时我只是想了解一下发生在家乡的苦难历史。之后的10年间,老人虽然把我当亲人一样看待,但对那段历史闭口不谈。

  1992年我把《山西日报》关于“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童增的报道给老人看,老人起初不相信。后来在我和童增的书信交流过程中,他给老人写了一段话:大娘,讲吧,全中国人民给您做主,我们要找他们算账。老人看完信呆坐了好久,突然放声大哭,一直哭了几个小时。第二天,老人一边哭,一边说出了那段埋藏在心底40年的屈辱。侯冬娥老人也是中国第一个站出来讲述历史的“慰安妇”幸存者。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这些老人当时是怎样的生存状态?

  张双兵:老人们几十年来活着不容易,村民对她们指指点点,甚至亲人也觉得她们“不干净”。她们不能抬起头做人。那段苦难和屈辱成了她们心中的伤疤,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碰,她们只能把自己包裹起来痛苦地度过余生。这些苦难和屈辱就像一个冰疙瘩,冰封着这些老人的身心,她们用体温慢慢一点点融化它。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后来您是怎么发起跨国诉讼的?

  张双兵:我搜集到的7名“慰安妇”受害者的调查材料和索赔请求,由童增在1992年8月7日递交给了日本驻华大使馆。1994年开始,委托日本律师团起诉日本政府。先后有4批大陆“慰安妇”幸存者加入诉讼。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仅用一分钟就结束了终审判决:承认历史事实,但不道歉不赔偿。理由是诉讼时效过期,而且日本法律规定个人不能起诉政府。15年的官司,9审9判,日本政府对这些受害老人没有一句道歉,没有一分钱的赔偿。就是我打你了,欺负你了,但就是不道歉、不赔偿。这让老人们非常伤心。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有媒体曾报道您败诉后说过“早知道这样就不打扰她们了”,是后悔做这件事吗?

  张双兵:老人们是相信我可以帮助她们向日本政府讨回公道,才把苦难讲述出来的。她们哭着将伤口揭开。她们只是要告诉人们,她们不是日本人的女人,是被逼迫的。她们要的是一个公道。但这个公道我没能帮她们讨回来,我觉得对不起她们。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有没有个人或者机构给予赞助?有没有想过放弃?老人们的家人对您所做的事是怎样的态度?

  张双兵:36年,骑虎难下!靠自己的工资收入,没有接受过任何资助。纯粹是凭良心在坚持。无数次想过放弃,但看到这些老人,又觉得不能放弃。也有家属骂我,而且很难听,甚至告我败坏了老人的名声,让孩子们在村里抬不起头。但老人们都坚持讨个公道。你已经满口给她们希望了,再说话不算数,对不起老人家。还是放不下,老人们放不下,子女放不下,我自己也放不下。但毕竟我一个人的声音太小。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您觉得对日诉讼最难的是什么?需要得到哪些支持?

  张双兵:日本右翼一直说这些老人在“胡说”,因为他们的教科书里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些东西。你必须用证据回击。经历那段历史的受害者一个个离去,但我们的研究又少得可怜,甚至连数字也含糊不清。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提到“慰安妇”,大家都认为是在韩国发生的事。其实中国是“慰安妇”的最大受害国。但有关中国“慰安妇”研究和调查的英文资料很少,西方世界压根儿不知道。我们应该向韩国学习。韩国官方专门成立了“慰安妇”问题研究所,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而且还建立了数据库,把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指定为国家记录物妥善管理。希望国内的学术界能更多地关注这个问题。希望我们国家能有一个“慰安妇”纪念碑或者纪念馆,告诉世人,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一种敬畏。

1 2 共2页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开办土特产电商扶贫网店 贫困生返乡精准扶贫

      葛荣英曾是校园里的贫困生,为了脱贫,他选择了创业。大一暑假,受电影《中国合伙人》影响,葛荣英和舍友“瞄准”了校园里的桶装水店。地板砖的购买、3吨多黄沙水泥的搬运、墙壁的粉刷……都是他们亲自动手。学校对创业政策的扶持,以及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让他们的创业项目顺利进入轨道。

  • “农二代”创业越来越红火

      85后陈加毅的创业目标是建立新西兰式猕猴桃庄园。他对500多亩的果园里引种的每一棵猕猴桃树,“都像对自己的小孩一样呵护着”。2012年3月,陈加毅从外贸公司辞去工作,回到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十月村创办澜山农场,当时的他是人们眼中的“另类青年”:曾经拼命地跳出农门,如今又扎根农村在农业领域创业。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