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早上,市民在广州东湖新村肉菜市场买菜。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江门台山市广海中学安置点,工作人员将救灾物资发放给群众。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受到台风“山竹”影响,广州南沙区政府在南沙体育馆设立了紧急避灾安置点,收容了大约2000名工人,他们主要来各个工地。馆内避灾安置井然有序,生活必需的饮水、食物有所保障,充电设施齐全,安全隐患得到解决。避灾人员对此表示比较满意。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16日晚,刚经受住台风考验的城市氤氲朦胧。这天傍晚,台风“山竹”携风裹雨而来。在此之前,广东已启动最高级别的防御应急响应,多地实行“三停”,即停工、停产、停课,最大限度地做好应对。
台风考验着城市的治理,在看似秩序井然的背后,是众多一线工作者的默默坚守。台风登陆这天,南方日报记者在广州街头采访了几个群体,这些人里有急诊室的医生,也有社工、公交车司机,在台风来临之时,他们仍未休息,穿越风雨,与城市守望相助。
医院时刻有人值班
16日下午15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人流量比平时少了些。一位阿姨带着她的孙女在门诊部门口等候,“孩子感冒,这个医院口碑好,我们一大早就从南沙开车过来。”她说。
儿科输液室里,有四五个孩子还在输液,家长在旁边等候着,护士忙着安抚刚扎上针的孩子。“这个孩子感冒大半个月都没有好,昨天过来输液,开了两天,哪怕是台风天也必须得过来。”
“毕竟是特殊行业,时时刻刻都要有人值班。”护士说,因为怕台风太大,她和同事晚上都打算住医院里。
让有需要的人有去处
16日晚上8时,广州市大同社工陈慧慧仍在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社工站忙碌不停,按照排班,这晚她要到凌晨1时才能休息。大学毕业后,慧慧成为了一名社工,工作几年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台风应急经验。
在此之前,中心接到救灾救助的工作要求,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24小时安置服务,慧慧和其余3名专职社工连忙排好了班次,轮流值班。慧慧说,接到任务后,社工们全都忙着,转移有需要的居民到安置点,在一天之内转移了81人到中心安置。“有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的长者,也有被困在高速上的司机”。
慧慧说,安置的工作并不轻松,因为台风来得急,转移任务艰巨,光街道就有12个安置点,转移的人数将近有1000人,居民的情绪安抚工作非常重要,“包括吃饭、安排床位,都要一一注意。”
台风天里准点发车
“下一站广州东站。”16日下午4点30分,公交车司机徐汉基驾驶着214路公交车驶入终点站。徐师傅驾驶的公交车,从增城新塘到广州东站,受天气影响,原本两个小时的车程,徐师傅多开了二十分钟才到。
徐师傅开公交车近十年,据他介绍,当天台风天气恶劣,公交公司特意选了驾龄较长的老司机来保障运力,乘客较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了人流量较少的班次,“但仍有七成的司机坚守在岗位。”
晚上,台风“山竹”登陆,广州公交站中心外面风雨大作。公交车的发车时间到了,“轰”的一声,徐师傅启动发动机,准时使出公交站场。
记者 曹嫒嫒 李业珅 见习记者 王越莹 实习生 陈梦璇 王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