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不懂,也不是一点儿都不懂,多少知道一些;说他懂,分内的事儿又办不明白;说他不作为,但人家也干活了。你说急不急人?”某县委书记说。有些地方的业务干部对分管业务不熟悉,对最新政策一知半解,工作总是落实不到位,成了“夹生干部”。(见2019年第10期《半月谈》)
现实中“夹生干部”确实不少,很多好政策,就因为“夹生干部”一知半解而没有得到落实;很多好建议,就因为“夹生干部”自以为是而没有发挥作用。
“夹生干部”的存在,首先源于专业能力的缺失。长期以来,有些干部自认为无需专业能力,只要会协调关系就行。而有些地方对干部的评价也往往更看重工作态度。
今天,无论是当好“人民的服务员”还是服务发展的“店小二”,都需要广大干部有“两把刷子”。拿经济工作来说,如果相关公务人员什么都不懂,或一知半解,显然难以服务好企业。熟悉分管领域的各种政策规定,成为领域内的行家里手,应是各级干部最起码的看家本领。
前不久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要求新时代干部须过“五关”,其中的能力关就包括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等。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干部都需要过能力关,需要静下心来学习。如今已过了靠经验、靠热情的阶段,今日“拍脑袋”,日后只会“抓脑袋”、出问题。
在能力之外,还有作风问题。报道中讲到北方某地有群众多次打市民热线,寻求保护家门口的两棵古树,但乡镇干部和林业干部均以全县古树保护名录上一共只有9棵树,其中没有群众反映的这两棵为由,对举报予以回绝。最终有关方面介入重新调查后发现:全县实际有古树名木160多棵,而群众反映的两棵古树的树龄在200年左右。这乍看是能力问题,其实还与作风有关,一方面,当初古树名木调查不实;另一方面,对群众反映不理不问。细看“夹生干部”的能力短板,不少都很低级,有的只需要查一下资料,有的只需打一个电话,或是到现场看看……但有些干部就是把简单事办复杂,把好事情办砸了。
不怕不懂,就怕不懂装懂,还坐在台上指手画脚。拍脑袋决策、简单靠行政命令办事的做法,现在已经行不通了。眼下“夹生干部”已成为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影响基层政策落实,甚至衍生软性不作为。现实中,很多机遇就这么错失了,很多工作就这么耽搁了,很多民心就这么辜负了。
“夹生干部”只能做出一锅夹生饭。“夹生干部”既有“能力夹生”“本领夹生”,也有“作风夹生”“责任夹生”。对“夹生干部”不能止于教育,还需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机制,尽可能让干部到自身熟悉、擅长的领域工作;同时要注重开展常态化的培训和学习,使干部的思想观念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此外,需完善外部监督,让“夹生干部”回炉再造,对其进行精准补课,对那些始终“半生不熟”的干部,要敢于淘汰、问责。只有形成良好的干部任用和管理生态,才能杜绝“夹生干部”现象,保障各项措施的推进和政策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