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胜负:透视体系的致命“七寸”
廖新华喜欢画画,尤爱航空题材。
办公楼内,一组取材于一江山岛战役的油画,就是由廖新华设计构图的。1955年,那场永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册的作战,开创了我军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先河。
画的是过去,看的却是当下与未来。埋首于浩繁的文献资料,廖新华一次次复盘推演,一次次抽丝剥茧,试图探明支撑体系的关键节点,破译联合作战的制胜密码。
令人振奋的是,随着战区联合作战实验室建成投用,廖新华和他的团队找到了打开胜战之门的新钥匙。
“形象地说,就是利用仿真系统给作战体系拍X光片,进而轻松找到弱点所在。”工程师吴朝波说,这项工作填补了我军作战体系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充满浪漫色彩的思路,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
一次重大演练中,蓝方毫无预兆地派出多批舰艇、飞机,在某海域不厌其烦地游弋、绕飞,游弋、绕飞……疑兵,还是奇兵?情况不明,红方指挥所一筹莫展。
廖新华决定让数据说话。打开仿真系统,输入相关信息,反复模拟推演,蓝方真实企图在环环相扣的数据面前露出马脚。红方见招拆招,最终锁定胜局。
是役,联合作战实验室声名大噪。廖新华和团队成为许多人眼中神机妙算的代言人。
但廖新华却深知,这只是牛刀小试。今后,联合作战实验室不仅能对作战方案、兵力行动进行仿真验证,更能成为加速作战样式变革、引领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平台。
近两年间,廖新华和团队先后筛选、开发13套专业系统软件,完成南部战区16类任务70多个动作的仿真推演。这些数字,仍在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