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90多名刚刚被命名的2018“上海工匠”集体参观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些技艺精湛的工匠眼中,进博会有着怎样的意义,这群“特殊观众”又能从中看出哪些“门道”呢?
在智能高端装备馆,上港集团尚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桥吊远程操作员黄华并没有仅仅盯住和他职业对口的那些起重设备,反而是特别仔细地观看着国外公司的智能机器人。“目前,我正在研发一套能够为集装箱拆卸锁扣的机器人,但在如何用一套机械臂应对不同尺寸的锁扣这一点上遇到了难题,所以我特别想在进博会上取经。”
“我们早就不是第一代靠肩挑手扛的码头工人了,现在更需要钻研最新的技术以提升码头的科技含量,带来更高的效率。”黄华说,进博会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可以看到很多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在经过欧姆龙明星机器人前的时候,宝钢高级技师宋俊顿时被吸引过去,他拿出手机挤进人群拍了几张照片。“这款机器人就用到了机器视觉技术。”宋俊一边向记者解释,一边把照片分享给工作室里的其他员工。
“经常有员工问我,机器都这么智能了,我们工人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宋俊始终认为机器人只是从事生产型工作,它无法像人一样思考,更不用说有创新行为。“传统意义上,工人是一个执行者,这容易成为一种束缚,局限他们的思维。我的思维比较跳跃、发散,凡事最爱问‘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有没有更好的操作方法?我会从很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我认为未来工人的价值就在于创新。”
作为核工业第八研究所机加工组组长,周建明第一时间找到了进博会的最大展品——“金牛座”龙门加工中心。他仔细地看了“金牛座”的各个细节,评论起来熟门熟路:“普通的机器是三轴联动,而它是五轴联动,精度更高,可以实现大型构件的异型曲面精密加工,能够在圆弧上打孔,对于大型装备、大型桥梁的加工十分有用。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这次展示的装备普遍非常先进,品种规格远超其他展会,对我触动很深。进博会让我们大开眼界,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新技术的出现,给技术工人和工匠们带来了什么?在周建明看来,这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更多的机会,“身为‘上海工匠’,需要不断学习、勤于钻研技术,勇于创新,才能研发、制造、运用各类高端装备,跟上新时代技术发展的潮流。”
一家美国车企展台的工作人员给了蔡炯一本新车的说明书,他边走边看,“这辆车虽然使用传统燃油动力,但几乎就是一个集成全球前沿汽车技术的平台。一些技术国内尚不成熟,但国外已经投入商业应用,而且非常好地控制了技术成本。以前我们认为海外车企的技术是卖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从这次的展车看,很多海外企业‘毫无保留’。”
作为上汽通用汽车制造工厂里5000多台机器人的“指挥官”,蔡炯几乎所有的工作时间都在和机器人打交道。“如何更懂机器人,也让机器人更懂你,这是我不断努力突破的方向。”蔡炯说,“从进博会上,我们能得到新技术新工艺的启发,也让我们的流水线低成本、高柔性化,带给消费者更多优质的车型。”
“你们这个展品前后研发了多久”“现在能精确到哪个量级”?与普通“看热闹”的观众不同,上海华力微电子公司研发部部长助理陈广龙的提问专业细致,以至于展台工作人员只能“搬救兵”,请工程师前来交流。
展区的智能展品有很多,明星展品亦不少,可陈广龙并没有去“凑热闹”,反而在观展人数相对较少的英特尔展区停下了脚步,“对于半导体芯片领域的从业者来说,英特尔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有很多。”
陈广龙进一步指出,“摩尔定律”是绕不开的话题,该定律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数字化时代,芯片是最基本的东西,离开芯片这个载体,那么许多软硬件将无处立足。”陈广龙坦言,也正是基于“摩尔定律”,公司始终坚持在每18~24个月的时间区段内,完成创新迭代,否则就会有被淘汰的风险。
陈广龙表示,“进博会能聚集到那么多国际顶级的科技企业,不容易!这些新技术可以实现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解放。在产品上也可以助力我国在工业和制造领域的创新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