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1月21日电题:厚植民营经济健康成长沃土——访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
新华社记者周相吉、胡旭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四川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谋划部署和过硬举措?记者采访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
让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健康成长
记者:请谈谈四川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总体考虑。
彭清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向各级党委、政府发出了“动员令”,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安心放心干事创业吃了“定心丸”。我们及时组织传达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坚定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统一思想认识,坚决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巴蜀大地民营经济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民营经济从鹌鹑蛋、猪饲料、鱼饲料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民营经济总量每年以千亿元递增,2017年实现增加值2.07万亿元,呈现出“双五双九”的特征,即创造了50%以上的经济总量,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占有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提供了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可以说,民营经济在四川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创新创造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功不可没。
前不久,四川省党政代表团到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广东、浙江考察学习,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借鉴两省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20日,我们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并以视频会议形式一直开到县。大会隆重表彰了100名全省优秀民营企业家、100家优秀民营企业和70个先进单位,同步举办民营企业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创新发展三个论坛,省委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健康”这个词尤为关键。我理解包含三层内容,即:企业主体要走出健康的“发展之路”,努力在转型发展中强身健体、提质增效,在创新发展中增强活力、塑造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培植健康的“成长土壤”,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共同营造重商、尊商、亲商的良好氛围;政商关系要彰显健康的“交往之道”,亲而有度、清而有为,领导干部坦荡真诚搞服务、实实在在解难题,民营企业家挺直腰杆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实现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家健康成长。
“刀口向内”促改革 关心关爱企业家
记者:四川在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有哪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民营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彭清华:四川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六个方面的政策举措,结合实际逐项对照落实,制定了20条具体举措,这些措施都是真金白银的干货实货。既充分借鉴全国各地成功做法和经验,又从四川实际出发,力求精准施策、务实管用。
比如,在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方面,我们提出,在国家规定的税额幅度内,民营经济纳税人按上限享受增值税起征点、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等政策,一律禁止强制企业付费参加考核、评比、表彰。还对降低人工成本、用电成本、用气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等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降费举措。
特别是针对四川作为清洁能源大省,一方面存在大量弃水发不出电,另一方面由于电价成本偏高用不起电的情况,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方式,切实降低用电成本,支持园区内企业“打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纳入省内电力市场化交易及留存电量、丰水期富余电量消纳政策实施范围,积极稳妥探索推进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通过清理转供电加价、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降低政府性基金等措施,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
再比如,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提出建立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挂钩的机制,降低利润考核权重,增加贷款户数等考核权重,支持民营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鼓励各地通过增加注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出资控股或参股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就是要多管齐下,引导金融机构尽可能满足民营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实现提质升级、转型发展。
对民营企业而言,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我们提出,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发展动能。重点是优化“五个环境”,即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一视同仁对待国企民企,打破各种隐形门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营造尊商重商亲商良好氛围。同时,对民营企业家要政治上信任,关心、支持、引导、培养,切实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