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这一年,打工者赚了多少钱?

——五名农民工的年度收支账本

2019-01-31 07:25:53

漫画:赵春青

昆明24岁快递员赵小妹:“虽说辛苦,收入还行”

年入7.7万元 最大愿望“自己做老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12个小时工作时间,日送量300件,分拣货物重达数吨,负重七八公斤,步行40多公里,爬楼46层,手机24小时全开。”这些数字,勾勒出一个快递员每天的工作状态。

  1月24日,离春节还有10天,昆明的街头巷尾彩灯高悬,整个城市都沉浸在迎接春节的欢乐氛围中。晚上7点,赵小妹正在派送当天的第171个快递,这个时间是每天任务的收尾阶段,她说自己必须保证送达当天所有包裹。

  “虽说辛苦但收入还行,顺便减肥了!”赵小妹边投件边说,“春节前几天最忙,每天早上7点起来,赶到单位后尽快将货分拣出来,避免人流高峰期。”

  今年24岁的赵小妹是安宁市青龙街道赵家庄村民,18岁高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了,之前做过餐馆服务员、收银员、服装导购员。

  “服务员和收银员工资都不高,每月3500元左右,服装导购员4500元左右,每月除去房租和水电费600元,伙食费1000元,日用品和护肤品300元,买衣服花200到300元,加上朋友吃饭、电话费,最多一个月能攒下700元。”她说,“我家里没啥负担,但我总想着边打工边看看可以做点啥小本买卖。”

  2016年8月赵小妹经表哥介绍来到申通快递昆明西山区金广路网点。

  “这几年大件越来越多,买家的购物习惯也正在改变,他们越来越喜欢在网上购买家电类的大件产品,对电商更加信赖。这对我们快递员的要求就更高了,送快递是个体力活,更是脑力活。”赵小妹坐在电动车上傻笑着,露出两颗小虎牙。

  穿梭在昆明的大街小巷,赵小妹每天都要走上数万步,完成一两百个快递订单的配送。从来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工作量大的时候就随便在路边吃点。

  像赵小妹一样的快递员,在城市里还有很多。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中国快递员数量增长50%,总数量已突破300万人。

  “只要不被客户投诉,每月到手的工资大概有6000到7000元,收入高了以后,我和朋友合租了一套环境更好的小区房,100平方米三间卧室,每人每月房租加上水电费750元,电话费80元,吃喝用度跟以前一样,每月能攒下2000到3000元。”赵小妹笑呵呵地说,“从2012年到2018年底,我出来打工整整6年,攒了快10万元,我家好几个亲戚都做快递员,我们正琢磨4个人盘下一个快递网点来,一家子做经营,每人出6万元,经过我两年的考察,一个网点每月除去房租盈利在3万到4万元之间,这事是可行的,自己多努力能多挣点钱,谈对象的时候自己也能硬气点。”

  赵小妹告诉记者,2018年她总收入7.7万元左右,支出方面房租、水电费、物业费9000元,伙食费1.2万元,电话费900元,日用品800元,护肤、化妆品2000元,衣服花销4000元,和朋友吃饭出游大概2000元,中秋节给父母和弟弟买些东西花了4000元,“今年是收入最多的一年,余下的4万元和之前攒的钱我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每年还有一两千元的利息呢。”她说。

  “我打算今年3月就把网点盘下来,虽说收入只比之前打工多一点,还要承担房租和投入本金的压力,看上去有些不值得,但我相信快递行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做老板,外加生意兴隆。”赵小妹满心欢喜地说。

合肥30岁木工张华:参与国家级大型工程,儿子出生……

挣了10万元 这一年“收获满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曹玥

  回忆2018年,中建八局四公司木工张华用“收获满满”来总结自己这一年,“挣了10万元,参与了国家级大型工程,最主要的是,2018年我当爸爸啦。”

  2018年8月9日,张华的儿子出生了,孩子成为了家庭的核心。除了每月3200元的房贷外,孩子的开销成为他2018年家庭开销的大头,“给孩子花钱不心疼,但仅仅给他买东西,还远远不够。”说起儿子,张华满心愧疚。他说,自己只在孩子出生时才请了三天假,因为工作的缘故,妻子前期产检、后期陪护他都没能在身边,以至于每次回家想抱一抱孩子时,他就像见到陌生人一样哭闹。“现在参与的项目要求高、任务重,陪伴家人时间有限,没办法,好在家人都能理解。”

  张华今年30岁。高考失利后心灰意冷的他直接进入工地跟着师傅学习木工手艺,现在已成为一名班长。在工作中,他时常会接到临时或紧急任务,辗转于全国各个工地。从最初的住宅到学校再到国家大型工程,张华细数起自己参与建设的各项工程,满心骄傲。“我记忆最深刻的项目,就是孩子出生时参与的项目,这个项目伴随他成长。”

  2018年6月12日深夜,正参与某高中校园建设项目的张华突然接到老板的电话,“晚上把东西收拾一下吧,明天一早到新工地去,待会儿发定位给你。”老板并没有过多交代,张华心存疑惑,“什么样的工程这样急切,手里的工程还没完。”第二日,张华与20多名工人带着疑惑来到了老板指定的施工现场。

  这个项目是中科院量子信息和科技创新研究院,“一到工地,‘中字头’‘量子’等字眼映入眼帘,不禁让人产生敬畏之心。”张华形容,一进现场便觉得震撼。100多台崭新水泵整齐地排列着,大挖机和小挖机早已在那里等待着他们大干一场了。当天一直抽排水、定点、放线施工到夜里零点,现场照明不足直接使用手电,为的就是要实现一星期破除所有灌注桩的诺言。忙碌了一天后,张华也能理解老板为何那么着急了。

  “施工进度快,通宵干活是常有的事情,有时也觉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我必须顶住压力,给工友们做个榜样。”作为班长的张华,每日清晨不厌其烦地强调着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节假日更是陪伴在背井离乡的工友身边。张华家位于合肥市肥东县,其实离工地只有50分钟的车程,“工友们比我还想家,我不能常往家里跑。”2018年中秋节,陪伴工友们过完节后,晚上当张华赶回家时,家里的团圆饭已经散了,一个人吃了顿面条便又赶回了工地。“好在单位在工地建有‘匠心园’,里面生活设施齐全,冬天为我们发放棉服,更重要的是每月除了工资之外还发放3000元生活费。‘匠心园’就像家一样温暖。”

  年关将近,张华说已经偷偷给家人备好了礼物。他花50元给儿子买了个小猪玩偶,“这可是儿子的第一个春节,一定要多陪陪孩子。”此外,他还准备送妻子一辆能遮风避雨的电瓶车,“过完年她就要上班了,有了电瓶车,上下班路上她就不冷了。”

北京30岁花艺师李盼:入行9年,收入稳定,知足常乐

年入7万元 最大支出是一日三餐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郝赫

对照着订单,李盼在花柜前挑挑拣拣,不一会儿就拿齐了订单上的鲜花。本报记者 郝赫 摄

  “多头红玫瑰1支,香槟玫瑰1支……”对照着手机上刚接到的订单,李盼在花柜前挑挑拣拣,不一会儿就拿齐了订单上的鲜花。正巧有顾客推门而入,她又赶紧放下手中待包装的花束,笑着迎上前,“您想要选些什么花?”

  9年花艺师,李盼对这些缤纷绚烂的花朵名称早已烂熟于心,如何搭配、养护,李盼总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前来买花的顾客,得到捧花离开的人一句真诚的感谢,她就会觉得又将一份美丽的愉悦送了出去。

  李盼的老家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一村庄。2008年,19岁的她经老乡介绍来到北京。“当时老板做线上花店,人手不够,我过来帮忙。一干这么多年,也就再没换过工作。”私下里内向的李盼笑起来有些腼腆,却在转身投入“花丛”、为顾客介绍时侃侃而谈——这是她最熟悉的。

  2018年秋天,李盼一直工作的线上鲜花店选址在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附近开设实体店,她作为老员工和同伴一起从网络销售转到了线下经营。这间名为“只和花”的24小时花店是李盼一个新的开始。“虽然这些年都在做花艺这行,但如今可以和不同的人面对面打交道,走出了小圈子,还是很开心的。”李盼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于她而言,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店里人来人往的时候,为不同的顾客搭配出不同花束,看着他们满意的笑容,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而同样让她知足的,还包括目前较为稳定的收入。“2018年的一个小目标就是希望赚更多的钱,每个月能到5000元,现在实现了。”李盼笑称自己颇有些知足常乐的心态。她为记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2018年,她一年的收入大概7万元左右。“每月最大的支出是一日三餐,因为平时工作忙,总需要点外卖,一个月大概要2000元。其次是购物方面的支出,比如给自己和家里老人买衣服等,大概要1000元;再有就是逛超市了吧,500元左右。”李盼对钱并不敏感,“有需要会买,但没必要的也不会乱花。”

  因为丈夫的老家在离北京较近的河北燕郊,已经成家的她不再面临租房支出,每个月可以省下的3000元都妥善存好,“毕竟孩子也4岁了,会为他多打算些。而且店内工作刚起步,去年也没有时间再有其他支出”。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告别里皮!829天,银狐为中国足球留下了什么?

    30日凌晨,71岁的里皮收拾行囊,离开了自己执教829天的地方。过往三年,数不清的来来回回,但此次离别,再相逢已不知何时。从正式执教国足到最后的离场,里皮带领队伍一共征战30场比赛,取得10胜9平11负的战绩。

  • 导演李六乙:创作我们自己的经典

    过去这一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李六乙导演的话剧《万尼亚舅舅》《李尔王》《哈姆雷特》相继上演,以大胆创新、中西融合的表现手段,吸引了不少观众。最近,《哈姆雷特》继北京首演后,又结束了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并将展开世界巡演。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宽诚:“就想为国多作贡献”

    去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称其为“支持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香港工商界优秀代表”。 王宽诚,一个离世30多年仍被追念的名字,一个40年间感动过几代人的名字,一个用80年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香港同胞。

  • 禹国刚:“那一刻我红了眼眶”

    “您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探索者,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为创建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动证券交易技术革新、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018年1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在致深交所原副总经理禹国刚的贺信中说。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