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旺季人均月收入过万元,入行20余年“饭碗”无人能抢走

钢琴搬运团队的“技术经”

2019-02-21 07:51:51

  2月16日,海南省临高县,一辆白色商务车尽量保持匀速地行驶在嘈杂的街头。改装后的车厢里静卧着一台由金属、木材和各种精密机械部件组成的“大家伙”——钢琴,以及6位年龄不一的农民工汉子。应雇主要求,他们要将手边雇主新买的钢琴从海口运至临高。这一活计,他们已经干了20多年。

  如今,搬运一台钢琴的价格少则300元,多则超过2000元。作为搬运工,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近万元,不少人眼红,但却从来没有人能将他们的“饭碗”抢走。“与搬运其他东西不同,搬钢琴可是一项技术活。用的不是蛮力,是巧力。力要足,心要灵,手要巧。”搬运师傅喻全渡说。

  搬钢琴是个技术活

  “搬个钢琴才来六个人啊?”一早,喻全渡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就从海口市区赶到了临高县。雇主陈女士在楼下看到搬琴团队的人数很是惊讶。“钢琴很重的,比冰箱还重。”一旁的男主人不禁补充道。

  喻全渡笑了笑,“和搬钢琴相比,搬冰箱搬衣柜不算什么!”他告诉记者,比较而言,搬运冰箱是体力活,而搬运钢琴则是技术活。“钢琴又大又重,易磕碰,一旦磕碰,轻则请人维修,重则直接报废。”他说,“海南没有钢琴厂,磕碰坏了要维修,必须从省外请专业师傅过来,折腾不起。”

  陈女士所在的是临高一个老小区,楼梯狭窄,两人并排都觉得逼仄。她不禁有些担心,钢琴体积大,仅凭这几个人就能穿过这样的楼梯吗?磕碰了怎么办?“不可能磕碰。”另一位师傅傅大耿说,他身材不高,神情总带着些严肃,“我们搬了10多年,什么难题都遇到过,大多数都解决了,有的是经验。”

  “来,一二三,起!”傅大耿把一个自制的滑车嵌到底部,钢琴竖起在地。这个长约1.5米、宽约0.6米、高约1.2米、重约500斤的“大家伙”,相比宽度仅约1米的楼道,称得上“庞然大物”。六人仰望了一下楼梯,用他们满是茧子的手抹了抹额上的汗。“来,准备,起。”钢琴离开了滑车,瞬间塞满了楼道。

  “嘿哟,嘿哟……”在整齐的喊号声中,喻全渡和傅大耿的额头沁出汗来。他们咬紧牙关,汗水滑过已有沟壑的脸庞,滴在了肩上。

  “转。”在楼梯拐角处,钢琴被抬得更高,琴键底部的板高过了楼梯的扶手。搬至三楼,中间不能停歇,因为根本没有停歇的空间。放下钢琴时,他们的大腿都在微微打颤。

  “六个人,要完全协调,一架钢琴就挤满了过道,两边挤不下人,只能一前一后两拨人使力。只要一个人没协调好,就会出问题。”想起早年搬钢琴磕碰的经历,喻全渡笑了,“起初没经验,有一次磕碰坏了。现在,几个人配合得相当默契,再窄的楼梯我们也可以顺利通过。”

  多时每天搬琴数十台

  为了搬这架钢琴,搬琴团队凌晨5点多就从海口出发了,“海口还有不少单子等着,必须10点钟之前赶回来。”开车的小傅说。小傅今年28岁,帅气,口才好,是这个平均年龄40多岁的搬琴团队的司机和负责人。

  团队开车从海口运送一台钢琴到临高,价格为1200元。“从海口到三亚的话,就要2000元以上了。”小傅告诉记者,钢琴搬运的费用由距离和难度决定:一般来说,在海口市区内,有电梯的房子,每台钢琴350元;走楼梯的房子,每层楼加50元。市区外则还要算上路费。

  “在市区内,每天能搬10多台钢琴,多的时候,每天几十台。”小傅告诉记者,搬钢琴也有淡旺季之分,现在正值寒假,学生需求大,属旺季。每年旺季时,团队的人均月收入能有1万多元,一年平均下来,每个月的工资也能到7000元。

  别看小傅年龄小,他已经搬了13年钢琴。带小傅进入这个搬琴团队的,正是他的父亲傅大耿。喻全渡和傅大耿等人是这个团队的“元老”,都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

  20多年前,他们来到海口,和其他农民工一样,揽各种各样的活干。机缘巧合,1994年的一天,一名仓库老板把喻全渡叫去搬一件东西,那是他第一次见到钢琴。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喻全渡等人顺利搬运完毕,汗流浃背中,他获得了100元的酬劳。这在当时是他们两天的收入。

  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为他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喻全渡和老乡一合计,就彻底投入到了钢琴搬运的活计中。19年之后,六个人,一部商务车,一部中型卡车,他们成长为专业的搬琴团队。从最初的搬了上台没下台,到如今的活多得忙不完。

  把更多钢琴搬进百姓家

  搬琴搬了20多年,搬运团队走过的路,也是钢琴在海口的“发展足迹”。

  上世纪90年代,喻全渡和傅大耿经常要等活干。海口的琴行一双手就能数完,搬了上一台,不知下一台在哪,搬琴的活来得断断续续,而买琴的人也多是“富贵人家”。“普通的琴,一万多元,那时也是这个价,买得起的人并不多,但现在很多家庭都负担得起了。”喻全渡说。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海口仅老友谊商场有钢琴售卖,而且是定量销售,一年200台,卖完了就没了。

  “1995年我开店的时候,也只有三四家琴行。”在海口经营一家钢琴店的张发利说。据他回忆,2000年左右,整个海口一个月卖出的钢琴大约有80台,2007年之后,全市每个月能售出约120台。与此同时,海口的琴行也如雨后春笋,由之前的几家变为数十家。

  这对于喻全渡等人的搬琴团队来说当然是好事。也是通过他们的双手,更多的钢琴被搬进了寻常百姓家。

  “除了买琴,还有与买琴人数相当的租琴人。”由于生意太多,小傅必须学着如何有条不紊地安排搬琴时间,先预约先搬。忙的时候,小傅已经开始找新人按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分开来干。记者采访的第二天,小傅和老傅便要兵分两路,一个跑琼海,另一个则和团队其他人留在海口。海口的琴行,缺不了他们。(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雪君)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潘粤明:明暗之间,变与不变

    20年前,潘粤明挺瘦、挺白,演不谙世事少年郎。20年后,潘粤明胖了、糙了,开始演世故、演老练、演巧言令色。45岁的潘粤明,早不处在可以靠脸蛋儿吃饭的年纪。在这个流量小生层出不穷的年代,他想赶也赶不上趟儿。奇怪的是,当其他演员被年龄限制的时候,经历婚变后复出的潘粤明反而在表演这条路上,越走越宽泛了。

  • 从“打假警察”到博士被撤 翟天临这15天都经历了什么?

    除夕夜,翟天临在央视春晚上扮演了一名打假警察,没想到新年刚过,去年他在直播里的一句“不知知网”被翻出,于是博士后身份开始被广大网友打假。“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多次登上网络热搜,几乎每天都有新消息披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时尚界“老佛爷”走了 衣香鬓影书写他精彩一生

    19日,奢侈品牌法国香奈儿发布消息称,该品牌掌门人、时尚界“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逝世,享年85岁。

  • “造美者”吴欣鸿讲述新时代的“美”

    我小时候学画画,当时看了很多摄影画册,觉得最美的照片一定是大师拍的。可是现在我做了美图,看了很多用户分享出来的照片,这个观念完全被打破了。最美的照片很多是真实的、积极的照片,我能从他们的照片里看到对生活的热爱。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