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聆听时代发展的脉搏
本报记者 吴雪君
蹲点期间,本报记者吴雪君(左三)在采访现场提问。
正午时分,站在海南洋浦港极目远眺,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货轮交错,格外繁忙。作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新支点,洋浦港上的勃勃生机正是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后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片热土半个月的蹲点采访经历,所见所闻让记者热血沸腾、感触颇多。
近些年,海南取得的一张张亮丽“成绩单”让人印象深刻:三亚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区取得重要进展;自贸试验区建设项目已集中开工和签约三批;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4.2万名……
如今,海南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和突破口,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对接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一组组数据显示海南正不断释放出改革开放的魅力——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实施以来,有30余万名外国人免签赴海南旅游;2018年以来新开通26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共执飞境外航线达74条……
15天的蹲点采访任务是艰巨繁重的,也是快乐的。很庆幸能用一个记者的视角,扑下身子,静心聆听时代发展的脉搏。
蹲点是一次历练成长的过程
本报记者 吴丽蓉
本报记者吴丽蓉(左)在河北省平山县南文都村采访当地村民。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本次大型蹲点采访活动。这是我人生难得的经历。
蹲点让采访更为深入、报道更加立体。也让我认真思考如何在一堆事实中挖到新闻,如何用挖到的新闻串起一个经得起推敲的主题,进而呈现出一篇鲜活的报道。
在西柏坡蹲点采访之前,虽然做了不少准备,但实地采访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撼。很多现场采访得到的东西,和原先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报道的主题也在我们反复的选择、校正后才逐步确立的。
采访过程中,一个个问题在脑海浮现:西柏坡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老区为何焕发了新生……为了抓住更多细节,对于重点采访对象,我们都进行了反复的走访。虽然成稿是以住房的变迁、不同人的创业故事、家门口就业作为切口,但西柏坡的发展变化之巨大是几篇稿件很难承载的。此次蹲点,在写稿的同时,学习了不少拍摄技巧,增强了融媒体思维,也成为我此行的宝贵收获。
可以说,这个生动的增强“四力”课堂,让我这个90后记者收获颇多。本次蹲点是一次采访报道,更是一次历练成长的过程。
俯下身子,总会有收获。一整夜的深入采访让我对企业转型升级这一原本陌生的话题有了些许思考。如今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转型并不是引入机器设备就可以了,工人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如何激发工人们的创业热情,让其伴随着企业一同发展,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十分重要。
往基层走、往现场走,很多的场景和故事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动真情。唯有在现场,才能将这样的画卷尽收眼底,才能从中真真切切感受到时代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