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向善向上
李春秋、郜延伟都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几十年来深受党的培养教育,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正是这些早年得到的温暖,积淀了他们的感恩之心,并把这些化作回报社会的具体行动。他们说,当年帮助我们的人不图名利和回报,就是希望我们把爱心一代代传承下去。所以他们这些年一直不改初心帮助别人,并且带领孩子回报社会。
李春秋、郜延伟夫妇帮助了很多学生、军人、同事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人有的成了记者,有的考上了军校,有的扎根农村积极为扶贫事业奋斗。
父母助人为乐,孩子也积极行动。在学校,郜舒笛也是乐于助人的学生,她看到同学摔倒,积极主动帮助,冷静处理。她在路上看到红绿灯坏了,担心出事故,就打电话报告110。
2017年,郜舒笛独自创作的文学作品集《笛音》正式出版,全家人商定把《笛音》通过中央国家机关和本单位的扶贫支教人员,捐献给他们所在的山西平顺县、四川甘孜德格县、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的贫困山区、革命老区、藏区的中小学生。
两年来,有近百名中小学生纷纷写信感谢“郜舒笛小姐姐”,并表示也要孝敬老人,写出感人的文章。
2018年11月,郜舒笛向父母说出了藏在心底整整一年的愿望:原来2017年她在西柏坡中学捐书过程中,看到弟弟妹妹很冷,就想为他们买一些围巾。在父母的帮助下,郜舒笛把自己所有的压岁钱和稿费奉献出来,为西柏坡中学全体学生、老师以及中央国家机关支教队员购买了310条红围巾,让父母陪着在西柏坡中学举行了《圣地红霞——爱心少年郜舒笛红围巾暖冬行动》,让革命圣地西柏坡燃起了爱心红霞。北京青年报教育圆桌媒体平台刊登了长篇通讯《16岁女孩用零用钱和书稿费为大山孩子买300条红围巾》,获得全国10万 +阅读量。在该媒体年底回顾中,郜舒笛被誉为“2018年最感人学生”。
这就是一个家庭的朴素故事,故事不多,却是新时代中国成千上万家庭的缩影。李春秋一家表示,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涵养家国情怀,追求家国情怀,弘扬家国情怀,汇聚小家的力量,奉献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