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锋,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桂林工务段贺州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因为他嘴边时常挂着“能修不换新,能用不淘汰,能省不浪费”的节能经,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节支”书记。
张博锋经常对职工说,“节支”就是创效。为此,他要求职工作业完毕后,必须把更换下来的旧料回收起来,进行分类清理,以便再利用。同时,他还经常带领大家利用周末时间,对工区各种生产用具、体育器材进行除锈涂漆,以延长使用寿命。
对各工区申领路材路料、生产生活用具等,他都严格把关。一次,张博峰问一名工长:“你上季度已经申请了30把镰刀,为什么这季度又要20把?我前几天去你工区检查,看到还有十几把没有使用。”在一次线路检查中,张博峰发现职工们把用完装防腐油的桶随意丢掉,马上制止说:“这桶还可以拿回去用的,可以装平时的生活垃圾,也可以放你们平时上班用的一些小零件,比如:螺帽、卡条、老虎钳、尼龙座、扳手等。”在张博峰眼中,“节支”绝不能只是说说罢了,要有实际行动。
对于工区损坏的电器设施,张博峰更是坚决执行“能修则不换”的原则。车间管内一个工区的太阳能热水器坏了,购买新的至少需要花费3000多元。为了节省开支,张博锋坚持走维修程序,结果只花了几百元就修好了热水器。还有一次,车间管内一个工区下水道堵了,职工们嫌味道臭,没有人愿意疏通,想花钱请个师傅来修。张博锋检查后,自己找了个直钩子亲自上阵,把下水道修通了。
为了节约成本,张博锋经常给各工区工长发温馨提示:气温低于26摄氏度时严禁开空调;纸张必须双面打印,要节约用纸;人员离开办公室必须关掉所有电器……
张书记的“节支”劲不仅体现在生产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洗完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浇花;洗菜水用来浇菜园;剩菜剩饭用来喂养工区养殖的家禽;看完的报纸收集起来给车间的书法爱好者练字;平时吃饭,提倡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
慢慢地,在张博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同事们也自觉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就是增效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车间蔚然成风。(本报记者 童 政 通讯员 何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