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角膜来自我年轻的同事。”透明的小盒子,橘色的保存液,里面保存着一片清澈透明而又新鲜的角膜,这片角膜来自于北京同仁医院刚刚去世的年轻医生——32岁的王辉。生前,他是眼科最优秀的年轻医生之一,给万千患者送去了光明;身后,家人替他捐出了角膜,把希望留给了患者。
“向好兄弟致敬”
上午9时,同仁医院亦庄院区眼科的2号手术室里,一位17岁的少年躺在了手术台上。麻醉科主任王古岩正在为他进行麻醉。这个男孩是一名圆锥角膜患者,左眼因为角膜病变,视力几近为零,只有角膜移植手术才能让他重新看到这个清亮的世界,而为他送来角膜的正是曾经在这里工作的眼科医生王辉。这个17岁的少年正在读高中,开学将进入高三学习。他告诉记者,他还没想好未来做什么,但是医生是他向往的职业之一。
麻醉结束,手术即将开始。这时,手术室里所有的医生护士自发站成了一排。他们面前的托盘上,摆放着角膜保存盒。“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好医生、好同事、好兄弟,为人类光明事业做出的贡献,再一次鞠躬致敬。”带领大家一起致敬的是同仁医院眼角膜科副主任接英,他是今天两台角膜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每年完成上千台角膜移植手术,仅主任医师接英每年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也有200多台,对于同仁医院和接英来说,今天只是两台常规的眼科手术,但对于手术室里所有的医护人员来说,今天的手术又特别不一样,因为角膜来自曾经在这里穿梭工作的同事。接英的心情一点点平静下来,“一定把这台手术做好,完成王辉家属的愿望。”
上午9时20分,手术开始。15分钟后,少年病变角膜被取下。接着,王辉的角膜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接英在助手杨珂、李丽的配合下,细致地将角膜放置、缝合。“你看王辉的角膜多么透亮!”10时10分,第一台手术完成,接受移植的少年被推出手术室。第二名患者,26岁的天津大男孩小刘来到手术室的准备间,等待手术。
辉哥“又能看见了”
6月30日王辉去世后,角膜送到了同仁眼库。同仁眼库是著名眼科专家、同仁医院老院长张晓楼所创,他也是我国第一个角膜捐献者。如今,王辉继承了老院长的衣钵——生前送光明,身后留光明。
角膜送到眼库后,移植受者的遴选随即开始。今天接受手术的第二名患者是家住天津的小刘,他和第一名接受手术的少年,都是在7月1日接到手术通知的。“当时,我正在上班,接到了电话,看到是北京的陌生号码,还以为是诈骗电话,后来才知道是通知我手术。”小刘也是一名圆锥角膜患者。圆锥角膜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眼科疾病,患者的角膜扩张、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现圆锥形。因为角膜受损,患者的视力会明显下降,几近失明。
手术前,两位患者告诉记者,他们的患侧眼睛已经看不清,正在等待角膜。17岁的少年说,“心中有千言万语,但两个词最能表达我的心情:感谢,感动。”小刘则反反复复说着两个字:感激。
上午10时45分,第二台手术开始。11时27分,第二台手术也顺利完成。至此,王辉的两只角膜已经完成移植。
王辉,那个被年轻同事们称为“辉哥”的眼科医生,“又能看见了!”(本报记者 贾晓宏 安旭东摄)